“讓知識改變命運”
報到的第二天,鐘幗珍就“臨危受命”,一人承擔起三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并接任了初二(2)班班主任。這個班在此之前已經氣走了兩位班主任。鐘老師只好將女兒送到婆婆家中,提前結束了產假。
一些教師常向鐘幗珍抱怨,嶼頭島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家長目光短淺,重男輕女。許多學生不好好學習,只想輟學或混到初中畢業。
強烈的責任感讓鐘幗珍再也坐不住了,為了拉回因各種原因而失學的孩子,她除了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給貧困孩子墊付學費之外,還讓丈夫當“翻譯”,學生當“導游”,走遍嶼頭彎彎曲曲的小路。十多年來,鐘老師先后把50多名輟學兒童重新拉回了課堂。
曾經有一位女生,常常缺課。鐘幗珍走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她的家,沒想到卻被家長拒之門外。那一刻,疲憊不堪的她真想甩手不管了。可第二天,看到那個空空的座位時,“她是我的學生,我是她的老師,能就這樣放棄了嗎?”一股力量重新回到鐘幗珍的身上。于是,第二次家訪、第三次家訪……一個多月后,當鐘老師拉著女生走進教室時,班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觀念的改變并不容易。有一次,鐘幗珍抓到了一位吸煙的學生,沒想到他竟打斷老師苦口婆心的勸誡,說:“叫我考大學,也像你們一樣?老師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如我爸爸出海一天的收入。”
為了讓學生、家長更直觀地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的巨大力量,鐘幗珍甚至借錢買了一輛當時全島最好的摩托車。“也許有人會說我膚淺、片面,但是我感覺到我的形象和話語在學生心目中的分量。”
天天在足不出島的學生面前空談讀書的重要性,他們看不到精彩的世界,所謂的理想、道德、志氣,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作為語文教師,鐘幗珍深知閱讀對于孩子們心智成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她的努力下,學校的圖書室慢慢建了起來。孩子們通過閱讀,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感受知識帶來的豐富而美妙的體驗。很多最終走出小島的學生,都感嘆這些書籍給了他們向上的力量。
林麗欽2005年從武夷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后,就回到家鄉任教。說起鐘老師的圖書角,印象非常深刻:“當時,鐘老師夫婦兩人用木板釘成了一個簡易書架,放到教室的后面,擺上了很多書。”
“以前小島交通不便,家長沒什么文化,我們幾乎沒接觸過除了課本以外的課外書。”翻看書架上新舊不一的圖書,對林麗欽而言就是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戶,“這些書開拓了我的視野,我愛上了語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9-10慶祝第28個教師節暨建校60周年
- 2012-09-109月10日教師節該如何念師恩 做老師壓力不小
- 2012-09-07漳浦縣舉辦慶祝第28個教師節暨教師節表彰大會
- 2012-09-07漳浦“最美教師”遠赴寧夏支教
- 2012-09-06獨臂教師堅守大山33載
- 2012-09-06尤溪縣"最美鄉村女教師"朱玉春:她放不下孩子們
- 2012-09-06尤溪縣"最美鄉村女教師"朱玉春:她放不下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