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
各顯神通多扶助
針對獨子養老的困境,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是目前的社會共識。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系主任許琳認為,我國當前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需堅持社會養老與家庭養老相結合,充分發揮二者各自的優勢。一方面要完善對老年人的社會服務,發展各種形式的養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發揮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使老年人既能生活在熟悉環境里,又能發揮社區老人互助的優勢,這對老年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是最好的選擇。
所謂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會提供養老服務的養老方式。這種方式已經在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社區中普遍運用,我省各地也一直在努力推行。
杭州市早在2008年12月就出臺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提供以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法律維權、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為主要內容的居家養老服務,全面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目前,杭州各個區均成立區級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指導小組、街道(鄉鎮)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管理中心、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
不過,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何文炯指出,總體上看,社會養老服務在我省各地都有發展,但城鄉之間、人群之間的養老服務數量與質量差異很大,機構養老與居家養老之間、護理型養老服務與非護理型養老服務的資源配置不夠合理,缺乏效率,無法滿足現實需求。
寧波北侖區新碶街道于2003年起在紫荊社區成立“鄰里互助社”,鼓勵低齡老人與高齡老人結對,提供接力式的親情服務,培養一批助老志愿者。
在紫荊社區,居民顧悅洪的結對老人是90歲高齡的朱老太,朱老太因腦血管梗塞住進李惠利醫院,他多次前往看望照顧。老伴毛信南也與80多歲鄰居張瑞娣結成對子,經常為老人送飯、理發,陪老人拉家常。
“今天你做一名助老志愿者,明天你優先享受養老服務。”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春風說,為了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助老服務,紫荊社區還推出積分制,邀請被服務的老人為志愿者打分,積分越多,志愿者未來可享受的養老服務也越多。目前,這一模式已在新碶街道15個社區全面推廣,結對老人已超過400對。
這一做法的效果不錯,但依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養老問題。如結對關系松散緊密與否,關鍵得看低齡老人與高齡老人之間的感情契合度,不可能剛性約束,具有一定隨意性。
“養老問題很復雜,需要社會各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專家指出,不管怎樣,以獨子養老為標志的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與當前社會化養老體系建設滯后的矛盾將愈加凸現,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付之行之有效的行動。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8-21廈門:幼女報名被拒收 非獨生子女不能上公辦園?
- 2012-07-06夫妻收養一孩子不再生育 可申領獨生子女光榮證
- 2012-07-02漳平"幸福工程"幫扶獨生子女戶就業
- 2012-03-30浦城將大幅提高獨生子女家庭一次性獎勵標準
- 2012-03-07人大代表陳洪先建議:給獨生子女父母放“看護假”
- 2011-04-26榕農村獨生子女中招仍可加分 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 2010-10-19獨生子女一代閃婚閃離現象銳增 離婚理由很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