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時代,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面加速、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時代。改革開放呼喚創新,拒絕平庸;改革開放需要更多的人去“搶灘”,而不是“守攤”。然而現實中,平庸、守攤,往往是安穩的;創新、搶灘往往是冒險的。
有魄力的人,是不怕冒風險的。他們臨事處變,敢于擔當,特別是心底無私的人,更無暇患得患失。這樣的人,為了既定的目標,“義不反顧,計不旋踵”,甚至愈挫愈奮,有壯士斷腕的氣概。而那些安于做“太平官”的人,明哲保身,躲著矛盾過,繞開問題走。這樣的人,表面看平和中正,不得罪人,其實心里卻藏著一個大大的“私”字,辜負了人民的期待。改革開放,需要黨員干部有敢于擔當的政治勇氣和甘于奉獻的高尚品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事業。
魄力體現在務實干事的能力上,是為正氣。
魄力,不是看其“勢”,而是看其“實”。魄力落到地上,似乎應當是有氣派、有氣勢。于是,“大”字吃香。有說大話的,報告匯報里動輒幾大產業、幾大工程,聽起來擲地有聲,大多沒有下文;有造大勢的,搭臺唱戲,節慶盛典,勞了民傷了財,大多無益于經濟社會發展;有干大事的,大馬路、大廣場、大場館建起來了,但與經濟發展水平、民生改善愿望,大多不靠譜。這樣的人,圖一時政績,而落長久壞評。最終,群眾不會認可,組織不會信任。因此,有魄力的人應該是,說實話、干實事、腳踏實地之人。
還有些人,魄力大得很,不怕矛盾,敢拍板,但實際效果不好。比如當下各地民怨頗大的強征強拆。剛建起的居民小區,要推倒重來;挺繁華的批發市場,要搬遷整頓。領導干部堅持的,就一定要兌現。否則,似乎顯示不出“能干事”的魄力。我們要強調,蠻力不是魄力,成不了事只會壞事。這樣的人需要加強政治學習、提高修養,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個人的魄力要堅決服從黨的事業、人民的利益。否則,就是“負能量”了。(張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8-31魄力應是“正能量”
- 2012-05-31保持發展穩定更需改革魄力 我們需要"控煙院士"
- 2012-05-31鐘聲:保持發展穩定更需改革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