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模式,帶富一方百姓
保護與發展,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這樣的難題,放在自然保護區這個特殊地域,更顯其難度。保護區不能對資源進行大規模的采伐和開發利用,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該如何提高?
讓世代生活的村民遷出去?在資金、土地、管理及配套設施等方面實施起來有難度。怎么辦?
“如果不能把區內群眾的生活水平搞上去,要保護好區內的資源是不可能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副書記何建源說。
既要保護,又要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多年來,保護區管理局一直在探索,怎樣才能在盡量不消耗少消耗資源的情況下增加保護區內村民的經濟收入。
一個新的管理模式就是——以10%的發展促進90%的保護。
將約占保護區總面積10%的集體林劃為固定生產區域,供區內群眾發展毛竹、茶葉、養蜂等資源非消耗型生態產業。同時,確保占總面積90%區域的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這個模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中國自然保護區較好解決保護與發展矛盾問題的一個成功典范”。
自然保護區良好的生態,歷史上曾培育了“正山小種”這樣馳名中外的紅茶。近年來,借助區內紅茶的頂尖品質,當地茶農又開發出了“金駿眉”這樣的紅茶新品種,走出了中國紅茶的復興之路。
紅茶,正是促進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桐木村是正山小種紅茶原產地。武夷山市與保護區管理局聯合申報了“武夷山紅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共同制定了武夷山紅茶標準,還指導、扶持桐木村民成立了全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正山小種紅茶協會,共同提高紅茶制作工藝,做好正山小種保護和營銷,推動紅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目前,桐木村家家戶戶種茶、做茶、賣茶,全村家庭作坊式規模以上加工企業有130多家,其中江元勛的正山茶業更是井噴式發展,今年產值可達1.3億元,納稅可突破1000萬元。
與此同時,保護區管理局在保護區外圍的試驗區劃出7249公頃作為毛竹種植區域,并劃定“紅線”,嚴格限制毛竹林蠶食天然闊葉林。同時,積極引進并大力推廣毛竹林豐產技術,指導農民種植。
得益于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科學種植,如今保護區內種植的竹子長得又快又大,竹壁厚、韌性好、竹節長,與區外生長的毛竹有顯著不同,每根可多賣2-3元。同時,保護區出產的蜂蜜每斤也要比區外貴20元左右。從這些生動的事例,村民們真切地感受到良好生態環境給他們帶來的益處。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 2012-09-03南平、廈門、新疆昌吉州三地法院在武夷山舉辦攝影聯展
- 2012-08-31武夷山市醫保中心:落實優惠政策 關愛特殊群體
- 2012-08-29武夷山市舉辦“春蕾”貧困女大學生愛心助學活動
- 2012-08-28革命紅土地武夷山:洗去歲月鉛華 風展紅旗如畫
- 2012-08-28栽培平安樹 武夷山農民松柏之間走出致富長青路
- 2012-08-28海峽兩岸朱熹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論壇在武夷山舉行
- 2012-08-22武夷山市扶貧協會、莆田商會捐助貧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