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9月4日訊(記者 劉輝 金文蓮)相較于其他地方一下雨即泛黃的河水,這段時間,在武夷山九曲溪漂流的游客,仍能暢享雨中泛舟的樂趣。
雨中的九曲溪依舊清澈見底,紅眼魚歡快地爭搶游客拋出的食物。
撐了25年竹筏的謝暉明總愛向游客贊美武夷山的青山綠水。“清清的溪流、豐沛的水源,是這條中國最美溪流的根本,也是我們生活的源泉,這主要得益于自然保護區內的良好生態。”
一個體制,呵護一片綠色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設立于1979年,是我國首批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區內有世界同緯度帶最典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系統,素稱“世界生物之窗”。
自然保護區涉及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建陽市黃坑鎮坳頭村、大坡村和桂林村的六墩自然村,區內居民2000多人。此外,緊挨著保護區周邊還有4個縣市的萬余名群眾生活棲息。
靠山吃山,是山區百姓延續千百年的古老傳統。可這樣的傳統,在現代文明進入強調生態保護、科學發展的時期,必然對保護區形成巨大壓力。
設立保護區,首要任務是保護。
1994年7月,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在全國首創聯合保護制度,與省地市林業部門、周邊各級政府一起成立聯合保護委員會。聯保委制訂《聯合保護委員會章程》和《聯合保護公約》,每年召開全體會議,重點研究加強保護區及周邊地區資源保護和經濟發展等有關問題。
聯保委成立后,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告別了單打獨斗的尷尬局面,經常跨地域、跨部門、跨行業開展聯合保護活動,共同出人、出錢、出物,盡職盡責,牢牢筑起了保護區周邊200多公里長的聯合保護防線。
僅去年初以來,武夷山市就在保護區外圍完成茶山整治148片、面積2875畝,補植苗木2364畝,制止和拆除多座違章建筑。目前,武夷山各種違法開墾茶山、亂挖砂石料、違法違章建筑、旅游景點無序開發經營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聯保委的保護舉措,也得到了區內村民的積極參與。
2001年,保護區被列入國家生態公益林管護補助試點工作單位,得到國家和省試點資金補助。以此為契機,保護區管理局在全區范圍內聘用了272名生態公益林護林員,也就是說,有近10%的區內群眾直接參與了資源管護工作。
此后,管理局利用公益林管護補助資金,建立了一支22人的專業森林消防隊,隊員全部是區內各村場的復員軍人和青年骨干。同時,還組織區內村民建立了22支近310人的半專業化撲火隊,給隊員配備了服裝、工具、防護用品,定期組織培訓。
聯合保護制度,成效顯著。至2011年底,保護區實現連續25年無森林火災;區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6.3%,較建區之初提高了4.3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量665.1萬立方米,較建區之初提高了22.8%。
在參與保護管理活動中,村民也感受到保護生態的艱辛和重要性,提高了保護的自覺性。村民梁天雄說:“我們都不使用木材燒炭了,制茶期間也盡量使用油、氣、電等清潔能源替代薪柴,就是為了保護這里的生態環境。”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 2012-09-03南平、廈門、新疆昌吉州三地法院在武夷山舉辦攝影聯展
- 2012-08-31武夷山市醫保中心:落實優惠政策 關愛特殊群體
- 2012-08-29武夷山市舉辦“春蕾”貧困女大學生愛心助學活動
- 2012-08-28革命紅土地武夷山:洗去歲月鉛華 風展紅旗如畫
- 2012-08-28栽培平安樹 武夷山農民松柏之間走出致富長青路
- 2012-08-28海峽兩岸朱熹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論壇在武夷山舉行
- 2012-08-22武夷山市扶貧協會、莆田商會捐助貧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