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937年
【歷史關鍵詞】 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七七事變”后一周,奉命北上抗日
1935年17歲的我,跟隨宗兄曾肖然(黃埔第八期學員)到江蘇鎮江考上通訊兵團教導隊。當時陸軍有步、騎、炮、工、通信五個兵種,我們通訊兵最為新型,全國只有一個團,一般兵種的連長是上尉,我們通訊兵則是少校。1937年畢業后,我分配到通訊兵團1營3連當見習官。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傳到南京,聲討、請愿、游行示威,把整個南京城震動得更加熱血沸騰,人群沖進了下關火車站站臺,登上車廂要求北上抗日。站警來勸阻,人群仍然不愿離去,還振臂高呼:“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聲淚俱下,甚至走到軌道間,臥軌請愿,我親眼目睹,感受極深。
一個星期后,也就是7月15日晚,我們通訊兵連奉命北上抗日到達保定。之后,我所在的排又受命奔赴前線到琉璃河火車站,配屬26路軍前敵總指揮部,英勇抗日的29軍宋哲元部隊,就是受其領導,而大刀隊就是29軍的。
一天,我帶一個班長和3個士兵,從琉璃河到周口店查修鐵路沿線的電話線路,我們從火車站借來一輛軌道上壓道車,就是鐵軌上走動的車子,開往周口店。當我們到達車站時,發現3個傷兵站在站臺上,他們全身血跡斑斑,手臂和大腿上都扎著繃帶,邊上圍了不少鄉親,在聽他們說前線的情況。原來他們是前方29軍浴血奮戰的戰士。看見我們,他們提出他們負傷行動不便,想搭我們的壓道車到琉璃河,再坐傷兵列車到后方傷兵醫院治傷。我二話沒說就請他們上車,車上他們告訴我們,他們班12個人,昨天晚上全部背著大刀翻進房山南邊的一座日寇住的大院,殺光了一個小隊的日本兵。我發現他們背著的刀不但還有血跡,而且刀口也卷了不少地方。我們到達車站時,正好有列傷兵火車停在站上,他們上了火車,我們也回到了駐地。
沒想到,半個月后我們就被要求撤退……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8-31癡呆老人夜半橫穿馬路 幸遇民警巡邏送返家
- 2012-08-31閩侯古稀老人照顧“植物人”妻子10年不離不棄
- 2012-08-30永安龍嶺社區七旬老人劉秀桂:我奉獻 我快樂
- 2012-08-29漳州全市已有26700名城鎮老人領取基礎養老金
- 2012-08-29福鼎孤寡老人凄涼生活:沒飯吃沒房住 誰來救助?
- 2012-08-29九旬孤寡老人拾荒17年捐助百余貧困學生(圖)
- 2012-08-28順昌縣大歷鎮東坑組:農家小妹和老人一起曬紅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