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自早至晚,在陽新城南客運站、步行街一帶,總能看到一位七旬老人,艱難地推著推車扛著厚重的玩具沿街叫賣,以此辛勤的勞動換取一點報酬,養家糊口。據不完全統計,十幾年來,肖桂英老人以這樣的方式,先后收養了好幾個小孩,給他們衣食溫暖,供他們上學讀書,送他們走上人生之路。
每每讀到這樣的消息,眼睛總是一陣濕潤。在社會道德普遍蛻化的時候,為什么總有一些像肖桂英一樣的人還能感動著我們呢?
無疑,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久違的東西。往小里說,應該是善良和同情心,往大里說,那就是責任和愛心。
記得有一位不出名的作家曾經把人分為四個等級:人獸,凡人,好人和圣人。能夠孝敬父母,親愛兄弟姊妹的自然是凡人;連這個也做不到只能算是人獸(人的身子,獸的心肝);那些既能孝敬父母、親愛兄弟又能關愛鄰居、路人的則往往被稱為好人;還有一些不但孝敬父母、親愛兄弟、關愛鄰居路人,更能以德報怨、幫助仇人的好人,則是圣人。
以這樣的分類來看肖桂英老人,七十多了,還要靠自己起早貪黑的勞作才能生存,實在是境況凄涼。但她沒有絲毫的怨恨,而是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以一雙滿是老繭滿是疲憊的手收養被命運拋棄的孩子,給他們溫暖,為社會分憂。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這樣的行為,即便算不上圣人,至少也要算好人中的好人。
很多人不理解,肖桂英老人自己隨便就一碗冷飯或者吃一碗冷粉,而留給那位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孫女,卻是溫暖的飯菜,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關愛?它需要人的多少慈祥?
無論從職業優勢還是報酬收入來看,肖桂英只是一個典型的弱者,屬于社會弱勢群體的最底層。但她沒忘記勤勞,沒忘記奮斗,沒忘記自食其力。正是這樣積極的人生態度,磨練、培育了她的意志,增添、堅定了她的信念,有了這些支撐,再難受的酷暑,再粗暴的風雨又怎能阻擋她傳送愛心的腳步!
讓我們再次向肖桂英老人致敬! (汪紅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8-31詔安積極開展“關愛殘疾兒童,愛心助殘”活動
- 2012-08-31紫帽朱幼娟教育基金會30歲 想出書記錄愛心故事
- 2012-08-30天津大學搭建愛心帳篷接待新生家長
- 2012-08-30愛心點亮希望助學夢 建陽市貧協會牽手助學活動
- 2012-08-30特警標兵 資助學生傳播愛心
- 2012-08-30捐資助學 愛心涌動
- 2012-08-30石獅社會各界昨日再捐2萬元愛心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