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獲獎作家張煒、劉醒龍、莫言、畢飛宇、劉震云(從右到左)在頒獎典禮上 王覓 攝影
9月19日晚上,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國家大劇院舉行。8月20日,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經(jīng)過五輪評獎產(chǎn)生五部獲獎作品:《你在高原》(作者:張煒)、《天行者》(作者:劉醒龍)、《蛙》(作者:莫言)、《推拿》(作者:畢飛宇)、《一句頂一萬句》(作者:劉震云)。在頒獎晚會上,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致辭說:能夠傳世后世的經(jīng)典作品是由作家寫出來的,也是由千千萬萬的讀者讀出來的,可以說偉大的作品是由作家和讀者們共同完成的。五位獲獎者分別發(fā)表了獲獎感言。
獲獎感言
張煒:寫得越久面臨的問題越多
茅盾先生那一代作家提出為人生的文學主張,這在今天仍然對我具有深刻的意義,其實一個寫作者寫得越久面臨的問題越多。比如說現(xiàn)在能否在文學風氣已經(jīng)迥然不同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仍舊學習那一代杰出作家所秉持的精神,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為一部書工作了那么久,多少有點像一場文學馬拉松。其實對我來說長長的跋涉早就開始了,而且還要繼續(xù)下去。所以我會珍視各種援助、傾聽各種聲音,只為了將來能夠?qū)懙酶靡恍N乙恢背撩杂趯懽髦校胱屪约核邆涞囊稽c點想象力,以及稍稍不同的文學個性都不足以讓我走的更遠。顯而易見,將來我還需要更大的勇氣,做出更大的努力。
劉醒龍:天賦之上還有無限的天職
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需要對本土文學特質(zhì)的堅守和堅持,文學不是自生自滅的野果,而是代代相傳的星火。在寫作中追求天賦原則無疑是正確的,然而我們還要記住在有限的天賦之上還有無限的天職,當天職被忽略和遺忘時,最終的受害者將是我們自己。今天是我老父親86歲生日,剛好20天前我回到了距離黃州只有20公里一個叫做劉家灣的小地方,在爺爺長眠的那個小山上為年邁的父親尋找最后的安身之地,在爺爺?shù)膲烆^上我長跪不起,父親在說著我這個爺爺最愛的長孫的點點滴滴,那時候我不能絲毫記起文學,等到我一步一步離開茅草和水稻,十里百里朝著城市遠去,才發(fā)現(xiàn)繚繞在身前身后的是文學情愫。一個人的生命之根,是感恩的依據(jù),也是文學情懷的根源。每個讀書人都有永遠擺脫不了的情結(jié),于我而言這情結(jié)的名字就叫文學,無論文學是輝煌還是寂寞,也有它永遠擺脫不了的情結(jié),這個情結(jié)的名字就叫詩意。此時此刻無望無際,生命之上詩意漫天!謝謝。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