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百年老廠
結婚后,曾建全夫妻倆一個做香,一個曬香,邊做邊賣。因為用心,他家的蔑香外觀漂亮,很受歡迎,并有了固定客戶。但市場上也開始出現仿冒他的產品。曾建全對此有一個生動的比喻:“養豬的不如殺豬的。”
1993年,曾建全決定設計自己的“彬達”商標。“兩兒子的名字各取一字合成的,”他笑著說起當初簡單的想法,“如果假冒我,就是我兒子。”
但在當時,注冊商標還是一件新鮮事。“1994年受理,1998年才批下來,過程很曲折。”曾建全說,當時縣、市、省三級都沒有商標注冊機構,后來他找到位于北京的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才算有了眉目。
“終于可以貼上自己的商標品牌了。”談起這段經歷,曾建全依然很激動,“從此以后,我就能專心致力于把自己的工廠辦成百年老廠、百年老店了。”
2000年后,曾建全又動起了制香轉型的腦筋,要做高雅、高端的香品。
長久以來,當地人就認識到,以天然香料或中藥材制成的永春蔑香,在氣味芳香之外,還兼有安神、養生、祛病等功效。但是這種說法一直停留在口口相傳階段,并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曾建全認為,只有搞清永春蔑香的真正內涵,包括它的藥理關系、對人體的影響和幫助等,香品的轉型才有堅實的基礎。為讓消費者信服,他憑著一股求知求真的精神,尋找權威的研究機構合作,對彬達制香廠生產的烏沉香、檀香產品進行科學論證。
2003年7月,他拿到了福建省衛生防疫站實驗檢測報告,這是關于永春蔑香藥用價值的第一份科學報告。報告顯示:彬達研制的檀香,在點燃2小時和4小時后,對空氣自然菌的平均消亡率分別達76.96%、81.52%。
2005年,曾建全與福建醫科大學合作研發烏沉香、檀香新品種。他投入數百萬元科研經費,在3位教授、多名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下,香品的奧妙終于得到破解:原來,天然香料制成的香品所產生的氣味分子通過呼吸道黏膜吸收后,能促進人體免疫球蛋白的產生,提高人體的抵抗力;氣味分子能刺激人體的嗅覺細胞,激發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同時調節植物神經功能,達到平心靜氣的功效。
這些科學依據,讓曾建全開發保健香、養生香更有“底氣”了。“等今年9月最后的終審報告出來后,我們會開個新聞發布會。”他興奮地說。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