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香都”
做蔑香,只是祖先豐富的制香工藝中最粗淺的那一部分。有不少臺灣、韓國的客商來到達埔,要求代工制作篾香之外的其他更為精致、更為高雅的香品。
同樣上好的香坯,在達埔1噸不過1.6萬元,而到了國外換一個包裝和品牌,再返銷國內市場,就漲到4.2萬元。一種長約14.5厘米的線型烏沉香香坯,出口韓國1噸8.5萬元,而經韓國人一轉手,1克售價就得10美元。
“我們有好的制香技術,長期以來,卻一直在為別人生產,賺取一點點的代工費。要發展,就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品牌,否則無法建立我們的百年企業。”彬達制香廠總經理曾建全如是說。
2006年底,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批準了對永春篾香實施地理產品保護。在全國香制品的地域產品中率先取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永春蔑香取得法律層面上的保護。
以此為契機,達埔鎮積極推進造牌工程,全鎮累計獲得省著名商標7枚、市知名商標7枚,通過ISO認證13家,漢口制香廠、彬達制香廠還成為全國衛生香行業標準起草單位,品牌效應逐漸顯現。
“我們要倍加珍惜呵護永春篾香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提升發展理念,積極引導篾香產業二次創業。”達埔鎮鎮長郭賜福說。
目前,占地1250畝的篾香城二期工程已經做好前期規劃,將建設制香原材料基地、工業廠房、香文化展示中心、居住小區等配套設施,年底即可動工建設。篾香城通往泉三高速公路蓬壺互通口的快速通道全長2.5公里,寬16米,已經完成設計、立項,并著手做手續的報批,年底或明年初亦可動工。
“政府正深入挖掘達埔特有的篾香文化,整合篾香文化資源,充分擴大篾香文化的名片效應。”郭賜福說,永春“中國香都”的建設,將不斷拓展香產業鏈的發展,以有形市場吸引制香機械、設備研發、佛具制造、佛珠手鏈工藝品加工、竹木制品加工等企業入駐,打造以香文化展示為主題的特殊手工業旅游項目,推動發展壯大篾香產業。到那時,篾香產業附加值將進一步提高,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
還有幾塊“短板”
在對蔑香深有研究的劉志軍看來,永春蔑香業要發展壯大得先要解決幾塊“短板”。首先是黏粉的天然資源面臨枯竭。黏粉是制作蔑香的主要原料之一,用它制成的天然黏合劑可以將香料粉固定在蔑腳上。而黏粉是用當地出產的野枇杷根磨制而成,目前制香生產需求與野枇杷產量已出現失衡。為不影響蔑香產業的持續發展,當地開始進行技術攻關,尋求新的替代植物。
其次是烤箱的研發技術還未跟上。永春蔑香的一道重要工序是干燥,傳統作法是在陽光下晾曬,但隨著產量加大,必然要使用機械化的鍋爐烤箱。目前的難題在于,在烤箱的高溫狀態下,香品所含的天然植物芳香成分極易揮發。如何在批量烘干的同時,又能保持有效成分,這個技術問題也亟待解決。
此外,永春蔑香產業是典型的“兩頭在外”,即原輔材料、主要銷售市場均在生產區域之外,隨著生產競爭的加劇,發展壓力也會不斷增加。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