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嚴”管理
寬嚴相濟理念貫穿全程
2012年1月13日下午,在嘉蓮司法所召開的社區矯正工作會議上,葉某、易某、林某等三名社區矯正人員,因2011年社區矯正過程中有未經請假擅自外出記錄,被司法所給予警告處分,并被送達社區矯正人員懲處通知書。
該事件是思明區在社區矯正工作中推行寬嚴相濟、恩威并施理念的具體實踐!作為刑罰執行政策的一種,社區矯正仍然是對罪犯的監管、教育和改造,要讓被矯正人員從心底里明確自己仍然是有罪之身,要有“罪人身份意識”,要有“服刑規則意識”,要有“感恩意識”。
為此,思明區司法局在探索實踐中,向科技要警力,向制度要效率,逐步建立起“三訪四幫”、“聽聲見人”、“督促勞動”、 “因人施矯”、“全面銜接”、“動態管理”、“分類幫教”的規范管理社會特殊人群的科學機制。
向科技要警力,該局借助社區矯正信息管理平臺、社區矯正人員手機定位系統等信息化應用,準確、及時掌握全區社區矯正工作動態,對社區矯正人員實施有效的區域監管、警示告知、信息交互、檔案管理、考核管理和決策分析,有效解決了管理人員少,被管理對象多、監管區域廣而分散的問題,實現了對社區矯正人員“接得進、管得住、矯得正”的工作目標。
向制度要效率,該局嚴格落實社區矯正人員各項日常監管制度,全區建立了一批社區矯正人員社區服務基地并聘請基地所在單位的工作人員作為行為矯正輔導員,采取“定量不定次、定點不定時”的方式落實社區矯正人員社區服務教育改造。對刑釋解教人員堅持全面銜接、分類管理。加強與監所的銜接,做到重點幫教對象100%銜接。制定了《思明區刑釋解教人員分類幫教辦法》,將全區在幫刑釋解教人員按風險評估劃分為三類管理,實現了針對式、貼近式、跟進式的精細化監管。
開元司法所與大科機械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正式建立“思明區如愿就業幫扶基地”。
【名詞解釋】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思明區自2006年12月啟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以來,接收社區矯正人員767人,依法解除矯正489人,目前在矯人員278人,沒有發生脫管、漏管現象。
安置幫教:是在各級政府領導下,依靠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進行的一種非強制性的引導、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動。安置幫教工作對象是指刑滿釋放5年以內和解除勞教3年以內的人員。
2007年以來,思明區共接收安置幫教對象1816名,其中刑滿釋放1018名(包括社區矯正期滿388人),解除勞教798名,幫教1768人,幫教率97.3%;安置1758人,安置率達96.8%。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8-30泉州社區矯正工作隊伍 三舉措助特殊人群回歸
- 2012-02-24榕實施“文化低保工程” 特殊人群樂享文化大餐
- 2011-01-31晉江檢察院加強對特殊人群的幫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