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王弗病逝后,蘇軾娶王弗堂妹--王朝云為侍妾。當(dāng)年(1065),三十歲的蘇軾在杭州結(jié)識(shí)她,那時(shí),她是一個(gè)面帶稚氣的小姑娘,不過十二歲。蘇軾是一代名士,又是性情中人,蘇軾為她贖身并帶在身邊。蘇軾貶至嶺南,妻子王弗病逝,是王朝云追隨他至密州、黃州、常州、惠州……流轉(zhuǎn),在惠州迫于生活,她幾乎每天陪蘇軾種地、垂釣,朝夕相處,蘇軾在此寫下一首廣為流傳的《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shí),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感嘆春光易逝,佳人難見。一己之情懷,卻頗具人生哲理。“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王朝云十分喜愛的詞句,時(shí)常吟唱。她追隨蘇軾耳濡目染,二十余年,她亦成為一個(gè)有相當(dāng)文學(xué)修養(yǎng)的女子,每當(dāng)吟唱這首詞時(shí),朝云總是淚流滿面。“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是我們所常稱道的經(jīng)典詞句,先抑后揚(yáng),跌宕起伏中見詞人深沉的情感和曠達(dá)的襟胸。
王朝云是染上瘴疫病逝的,當(dāng)時(shí)她只有三十三歲。王朝云死后,蘇軾悲痛愈絕。從此他再也沒有親近過女人。直到六十六歲溘然長逝。蘇軾曾為她寫過多首詩詞,最有名的是《西江月·梅花》:
“玉骨哪愁瘴霧,冰恣自有仙風(fēng)。海仙時(shí)遣探芳叢,倒掛綠毛幺鳳。
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mèng)。”
他以梅花喻朝云,“玉骨哪愁瘴霧,冰恣自有仙風(fēng)。”“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mèng)。”曉云即朝云,曉云已去,高情蹈空,再好的花也難與之同夢(mèng)。玉骨不愁瘴霧,被嶺南的瘴氣吞沒了。
說起蘇軾與王朝云的情緣,我也想起元稹與薛濤的感情之旅。
薛濤,唐代名媛,詞賦俱佳。她貌美如花,天下文人墨客、江湖少年,聞聽蜀中有如此妙人兒,紛紛翩翩而至。幸運(yùn)者是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唐元和十年三月,元稹貶通州,路過成都,與薛濤相識(shí),二人相見恨晚,彼此情投意合,元稹時(shí)常宿薛濤私宅碧雞坊,飲酒作詩,留下一段情話。令人遺憾的是,元稹并沒有實(shí)踐他不再娶妻的誓言。薛濤的出現(xiàn),元稹想起錦江春色,猶憶枇杷巷中琵琶聲,忘不了那位癡情不改、至死不悔的一代佳人,“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長教碧玉藏深處,總向紅箋寫自隨。”“攬草結(jié)同心,將心遺知音。”“玉筋垂朝鏡,春風(fēng)知不知。”可以想像遠(yuǎn)在蜀都的薛濤,面容憔悴,但在元稹心中,依舊是那么令人牽掛,薛濤得元稹—知己,足矣。
元稹與薛濤,蘇軾與王朝云,讀之后,留有一段人間真情佳話,后人或褒,或貶,留給后人評(píng)說,而他們的情緣,是令我敬仰在靈魂深處的,王朝云追隨蘇軾,顛沛流離,蘇軾的后半生,被朝廷一貶再貶,愈走愈遠(yuǎn),愈走愈偏,而只有王朝云一個(gè)弱女子,陪伴輔佐照料蘇軾。如今想想,這樣的女子愈來愈少了。
![]() |
![]() |
責(zé)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