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日報訊(文/本報記者 佘崢 通訊員 陳振星 圖/姚凡) 今年,第一次進入福建省本一批招生的集美大學,投檔線一下子沖到全省高校的第四名。事實上,集大不乏這類在福建高校名列前茅的排名,就業率就是其中之一。集大畢業生的就業率已經連續五年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如果說居高不下的投檔線還可能得益于地域優勢,那么,這個連續五年位居全省前列的就業率,應該要由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來決定。
今天,我們的“集大力量”系列報道,為您介紹該校人才培養的特色。
張暉懷是集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幾天前,他接到校領導通知,要提供兩組數據:2012年集大畢業生就業率前5名和倒數5名的專業名稱。
專業就業率排行榜可能派上的用途,顯而易見。張暉懷認為,集大每年居高不下的畢業生就業率,一個重要的支撐點是:學校要開辦什么專業,每個專業要設置什么樣的課程,除了學科理論,有一個重要的“參照物”是:國家的需要、廈門的需要、產業的需要、企業的需要。
人才培養注重動手能力
去年,集大修訂了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目的是“為主動適應國家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經濟結構調整、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及傳統產業改造對人才的需求”。撇開各種理論、原則,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有四個要點:集大的畢業生,要以“寬知識、厚基礎、強能力、重應用”來迎接社會的考驗。
集大教務處處長陳水利說,所謂的“厚基礎”就是要拓寬學生的學科基礎知識面,譬如,改革后集大增加了選修課,并規定:選修課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不低于20%。
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還有一個特點: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大幅增加,甚至提出“四年不斷線”,而且,包括實驗課程、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各種實踐教學計入學分——校方要求,法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及教育學類專業的實踐學分,不應少于總學分的25%;工學、農學、藝術學、理學及體育學類專業則不應少于總學分的30%。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