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戶謀私利 行道樹遭截
綠化帶的花草慘遭踐踏,路旁的行道樹也無法幸免。
8月20日下午,記者在市區南環路、后崗市場周邊,不時發現身患“殘疾”的行道樹,甚至有些行道樹被攔腰截斷,只余下一截短短的樹樁。周邊居民告訴記者,這些被“修剪”的行道樹是由于枝條太長,擋住商家的招牌,因而慘遭“截肢”厄運。而在建新路,記者發現這里的行道樹雖然幸運躲過“斷手斷腳”的酷刑,但卻被商家賦予了一些“兼職”,一些成為了商家固定遮陽棚的支架,一些則成為小廣告的粘貼處。
在與這些破壞樹木的商家交談中記者發現,不少商家將門前的行道樹視為私有財產任意使用。對于種種傷害行道樹的行為,市園林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很無奈:“這些綠樹在給我們遮陰納涼、凈化空氣、減少噪音的同時也給 我們的城市增添了綠意,美好的生活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在日常巡查過程中一旦發現這種現象,我們會及時制止并加以勸導,如果多次勸導不聽,或者對樹木造成嚴重破壞的,將上報相關執法部門,依法嚴肅查處。”
護城市綠地 靠民眾自覺
記者從市園林管理局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居民素質的提高和創城工作的開展,城市綠化設施破壞現象明顯減少,但踩踏草坪等不文明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城市綠化草木都是政府花了大力氣種植的。特別是花草,生命力比較脆弱,一發生踩踏可能就無法存活。園林養護隊伍在日常的養護過程中如果遇到踩踏或損壞樹木的現象也會加以勸阻,但卻收效甚微。” 市園林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中心城區每年城市道路綠地日常養護的費用約90萬元,僅去年一年中心城區綠化補植和新種的費用就達200多萬元。園林管理部門呼吁市民增強愛綠、護綠意識。(張文奎 茹捷 文/圖)
【點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市民渴望親近自然,親近花草樹木,所以自覺愛護綠地應是題中之義。而且綠地屬公共設施范疇,是大家共享的綠色財富,需要市民的彼此自覺和監督。
同時,園林部門、小區開發商等在綠地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多些人性化的考慮,在綠地中鋪設必要的通行道,以方便行人過往,減少因抄近路而導致的踩踏現象。并且在提示牌上少一些“禁止行走”、“不準踩踏”之類的生硬詞語,而多一些類似“青青草地,也有生命,腳下留情”的溫馨告白,讓市民更易接受。(蘭強)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