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蓋,大麻煩?
“婆家”雖多 管護卻難
記者走訪多家窨井業主單位時,他們都表示,窨井蓋缺失和損壞的原因多為被盜或遭重車碾壓。
福建工程學院城市道路交通系張九香老師指出,井蓋被盜主要是因為其制作材料含有不銹鋼等,具有一定的價值。井蓋下陷,目前在技術上難以避免,目前在國內是一個普遍現象,主要是因為井蓋周圍的磚砌強度大于路面,且路面柔性大,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井蓋自然會下陷。井蓋松動則是由于井蓋大小沒有固定的標準,而井圈大小基本固定,這就容易造成井蓋與井圈不配套。
除了技術方面的原因,井蓋管理“婆家”多,管護力不從心,也是造成目前井蓋管理難、維護難的原因之一。
福州市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福州市區有上萬個井蓋,分別歸屬于電信、排水、網管等部門,平時雖有人負責巡路,但窨井數量繁多,窨井損壞無法及時得知,警示標志放置和修繕也就難以跟上。
福州市管網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窨井的建設有具體的施工方,他們主要負責管理。窨井建設完畢后,有2年的保修期,在該保修期內窨井出現損壞,由施工方負責修繕。在實際情況中,工程完工但尚未驗收的情況時常存在,此時窨井損壞,面對市管網公司的督促,原施工方常常置之不理。
據了解,遭遇井蓋傷害的市民往往會遇到投訴難題。由于井蓋實行多頭管理,雖然各窨井業主單位都稱有公布舉報電話,但井蓋一旦破損或丟失,看不見井蓋上的標志,市民要想知道窨井歸屬何家,是個難題,更遑論投訴索賠了。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