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8月22日訊(本網記者? 商亮)8月11日,清華大學第一批新生赴校報到拉開了今年新生報到的序幕。與以往不同的是,清華大學今年在報到區外統一設置了“警戒線”,家長一律只能在線外等候,新生必須帶著材料獨自登記入學。“一線拉起千層浪”。此事一經報道,很快引來眾多的關注和評論。稱道叫好者有之,嘆息痛心者有之,反思呼吁者有之。清華大學的這條“警戒線”,到底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
中國有句俗話:“兒行千里母擔憂。”對于為數不少的大學新生來說,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之中頭一回離家出遠門,父母自然放心不下,護送陪同,情有可原,其情可憫。可話又說回來,新生報到大多是填表交費一類的簡單手續,對于已經“長大成人”的莘莘學子來說,算不得什么復雜難題。清華大學設置新生報到“警戒線”,其用意恐怕正是給新生們上大學第一課: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毋庸諱言,當代的大學生基本上出自獨生子女家庭。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許多本該由孩子自己料理的日常生活瑣事,也常由父母包辦代替。甚至曾有報道,個別大學生在學校里連自己的衣服襪子都不洗,還要周末打包寄回家里,讓父母洗好了再寄回到學校。可憐天下父母心。正是父母的這種“全方位”和“保姆式”的疼愛與照顧,讓這些少男少女們逐漸喪失了獨立生活和思考的機會與能力,不知不覺中成為只會學習和考試的機器。
文豪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教育好孩子卻是一件國家大事,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父母再愛孩子,也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包辦代替。試想,新生報到的時候家長陪同代勞,大學畢業招聘會上陪同上陣,甚至在相親會上都由父親陪同交流,那孩子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獨立自主地面對生活?如果說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一種愛其實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鼓勵他們放手去做去闖去面對,哪怕跌倒了再爬起來,爭取早日獨立生活,放心“單飛”,這才是父母對子女真正的愛。而在大學的課堂上,年輕的學子們不僅要學習吸收新的知識和技能,更要為了順利步入社會、獨立應對困難和挑戰而逐步做好各種準備。清華大學在新生報到之際拉起“警戒線”,無論對于家長還是對于新生而言,可謂“用心良苦”。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8-21小學新生報名忙辦無房證明 教育部門延遲至周末
- 2012-08-16廈門公辦小學外來娃新生名額今公布 明后天報名
- 2012-08-15非主流的大學新生“蘋果三件套”何必刻意夸大
- 2012-08-14本周六福州市五區小學新生報 公房也可劃片入學
- 2012-08-09貧困新生可申請彩票公益金資助 標準每人5000元
- 2012-06-25旗濱玻璃項目火熱推進 新生產線7月1日將點火投產
- 2012-06-1328歲先心病母親用盡最后氣力托起新生命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