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德堂外景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8月17日訊(記者 陳麗娟 謝向明 實習生 李斐斐 文/圖)永春岵山鎮,隱于田野山間的350座古厝宗祠,有望“打包”進軍旅游市場。
日前,岵山鎮邀請曾參與麗江古城設計的清華大學教授以及華南理工大學等院校專家,對整個鎮區進行規劃,為這些古民居逐一GPS定位。今后將先選擇40座保存較好的古民居,規劃旅游線路,并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駐古民居,形成產業化。
昨天,記者隨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省非物質文化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李豫閩,赴岵山考察,感受古厝魅力。
老宅構件被盜嚴重
建于民國年間的老宅世德堂,位于岵山鎮鋪下村,占地5畝多,如今僅有陳文煌一家堅守在這里。
一進入世德堂,李豫閩就被老宅里的構件吸引。這是龜形磚,象征長壽,在閩南當地很少見;那是水磨石,純手工的石刻特別精致,全是進口材料,華僑文化融入典型的閩南建筑風格,透著一絲特別。
岵山鎮塘溪村的福興堂,則是閩南式的雙護厝建筑,占地2畝多,莊重大方。這座耗時5年建成的民國古宅,最有特色的便是建筑雕刻,石雕、木雕、磚雕、透雕、剪瓷雕,幾乎每一處構件都是一件精品。堂內地板鋪的是當時罕見的英式花磚,每一根柱石和每一面墻壁上都雕刻著名家題寫的聯句和家訓,每一個窗戶都嵌著栩栩如生的石浮雕人物故事圖。
不過,說起屋里的寶貝,陳文煌言語中都是可惜。這些年,老宅的許多構件,特別是木雕,被偷盜得厲害。
據了解,因為偷盜嚴重,岵山鎮今年已投入10多萬元,在各村一些主要路口,以及部分老宅都設了監控。
古宅保護已有規劃
李豫閩說,自己看過那么多的古建筑,除了陳嘉庚的鰲園外,幾乎沒有一處古民居可以與之相媲美。這些現代元素的雕刻,融合了西洋元素,“是中國建筑的集大成,是精品,值得好好研究”。
李豫閩介紹,岵山鎮的這些古民居雖然年代較短,多為清末和民國年代,但整體保存得較為完整,在全省都很少見。而這些古民居,或多或少都有華僑文化的介入,這也使得這些建筑在財力上有保證,建筑看起來,讓人覺得“很震撼”。如何保護,他們將整理部分意見提供給岵山鎮參考。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