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無用的閱讀拓展生命
從登上央視《百家講壇》講解“詩經(jīng)”,到如今成為紅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布道人”之一,于丹笑稱自己是一個“被閱讀成全的樣本”。
“從童蒙的記憶直到昨天,40年的閱讀經(jīng)驗仿佛一一在我眼前。”于丹娓娓道來,四五歲時面對父親留下的一屋子的書“生吞活剝、懵懵懂懂”;七八歲時看《唐詩三百首》、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以及《牡丹亭》、《長生殿》的戲本……“許多意象伴隨年少時的閱讀存在心里,隨著年華一點一點地綻放”。
于丹說,當下時代中的閱讀分兩種:有用的閱讀提升知識,無用的閱讀拓展生命。而更好的閱讀其實是無用的閱讀,因為它往往“養(yǎng)心”。最好的人生其實就是從“讀書”到“讀心”的過程。
王文娟、裘錫圭:
讓“書香氣”成為民族氣質(zhì)
越劇舞臺上永遠的“林妹妹”、86歲的王文娟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上出版了自己的“處女作”——《我的越劇人生》。她說,從小沒有受到過正規(guī)教育,卻是通過讀書揣摩出如何在舞臺上演活那個“錦心繡口、恃才自傲”的林黛玉。
“每次上臺演出《紅樓夢》,我都要重溫一次原著。每次重讀,似乎都能幫助我找到角色的感覺,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王文娟說,雖然當下社會進入了快節(jié)奏的“圖像時代”,但經(jīng)典作品依然有著永恒的價值,依然書香四溢。
77歲的著名古文字學(xué)者裘錫圭說,一個真正有書卷氣的人,必然擁有合理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正確高尚的行為準則和高雅的情趣,表現(xiàn)在生活實踐的各個方面,大到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態(tài)度,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
“我想‘書香氣’‘書卷氣’,不應(yīng)該只是在個人身上,而應(yīng)該擴大到中國人文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民族的氣質(zhì)。”裘錫圭希望社會上多一些好書,多一些書香氣,可以堅決抵制各種不良風(fēng)氣的侵蝕,給中國社會帶來“正能量”。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