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手腳反應不靈活,青少年安全意識不夠強。尤其是上下班時間,道路擁堵,有時車輛突然疾馳而過,經常讓人嚇出一身冷汗。”他說,市區機動車搶道現象嚴重,有些地方還沒有非機動車道,這些都令人擔憂。
“大家生活都改善了,在很多人眼中,汽車是理想的代步工具,也是身份的象征。”從事汽車銷售的王經理表示,他身邊不少朋友都有車,有的還不止一輛,讓他們騎自行車出行不太現實。
便民公共自行車的運營如何完善?如何讓更多人選擇這一低碳出行方式?專家給出了一些建議。
“免費不一定是最好的。要持續發展好自行車租賃,一定要有成熟有效的管理機制、運營模式。”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石京認為,從長遠來看,應通過其行業本身的努力來完善,才能有持續發展的能力,政府應給予適當的政策,但不應完全靠政府力量來發展自行車租賃。
“人們對交通方式的選擇,取決于這種方式的效用,這里面包括花多少錢、花多少時間、是否方便、是否舒適。這不只是一個費用的問題,而是一個綜合性的選擇。政府可通過經濟手段加以引導。”石京說。
上海海事大學郭敏輝教授認為,公共自行車租賃網點如何設置很重要,網點的設置必須遵循一定原則,如與用地和周邊建筑協調、與周圍交通環境協調、就近布置等。此外,應當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模式。比如,校園、社區、車站,鑒于目標人群的不同,應該考慮使用不同網點布局、租賃管理和服務模式。
縱然面對不少困難,福州市便民自行車試點仍在穩步推進。“便民自行車已經運作了1年多,為什么到現在仍只限于鼓樓區,還沒有在全市鋪開?”一名臺江區市民在福州便民呼叫中心12345上的留言,代表了許多市民的期盼。
據了解,目前福州市臺江區、晉安區、倉山區也都開始準備對接公共便民自行車智能系統,到2013年底,全市將達到提供1萬輛公共便民自行車的規模。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