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科研不以“論文”論英雄
要科技創新,離不開科研。但有一些人,搞科研,常常以拿課題、寫論文、報獎勵、評職稱、套待遇為導向。
這不是廈門想要的科技創新。
“要看實際貢獻、實際效益,而不是‘關在大樓里’出論文、評職稱?!痹谧蛉盏姆纸M討論會上,于偉國認為,科技創新,關鍵是與經濟緊密結合,不要以“論文評比”論英雄。
目前,在海洋研究上,廈門正在加快籌建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擬充分發揮廈大、海洋三所、集大、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等資源優勢。
“未來,這個研究中心是否成功的標準,并不取決于它是什么‘成分’、叫什么名字。”于偉國說,能不能真正把海洋產業經濟搞上去,才是檢驗的標準;如果變成書院式的,行政化、書院化,那不叫成功。
當中科院城環所副所長陳天雄談及做大做強環保產業鏈時,于偉國馬上插話,這很好,就是要“產學研”一體化,關鍵還是要產,而不是看數據。他囑咐,城環所里有不少優秀的科研成果,要盡快探索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路子。
談服務讓“廈門服務”叫得響
目前,廈門的機場、港口等,沒有自助通關,通行效率受影響,但其它不少大城市已具備。
廈門邊檢相關負責人建議,盡快打造自助通關。但這需要硬件的投入。
“廈門如果沒有,城市形象就落后了。”于偉國說,該快的地方,我們就不能慢下來。
這位負責人隨即又建議,要把“廈門服務”叫響。這句話,于偉國點頭認同。
他說,“廈門服務”,不僅有企業服務、口岸服務,更應該拓展到政府服務、整個城市的服務,“廈門服務,就是要打造最溫馨、最高效、最透明的服務,廈門在這方面是有條件的”。
他以今年5月剛剛投入使用的市政務服務中心為例,稱這是“廈門服務”的一個窗口。能到政務中心的審批,就要移到一個窗口來審批;在服務速度上,該快的要快,讓辦事周期最短化;在審批事項上,要不斷減少,而不是一件小事就要一個個蓋章審批;同時,能在網上辦結的,就要放到網上。最終,讓市民、企業等花最少的時間,辦最多的事。
“如果‘廈門服務’能在全國叫響、引領,這將是最大的優勢?!庇趥f。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