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海峽導報8月16日訊(記者 易福進 黃智敏/文 黃少毅/圖)昨日,廈門召開市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對如何加快科技創新和發展海洋經濟、旅游產業,進行全方位研究、部署,明確了推進工作的“路線圖”,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扶持舉措。
“這是事關廈門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受市委常委會委托,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于偉國向大會作報告時指出,要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維,推動這些領域工作實現更大更快跨越。
市長劉可清等在會上講話、發言。
三駕馬車要“驅動”廈門前行
在打造“五個廈門”中,“創新廈門”排在第一位。
“廈門既有的資源稟賦,所處的發展階段和肩負的特區使命,都決定了我們必須走創新驅動、內涵發展的道路。”于偉國表示,要大力打造創新廈門,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這其中,廈門要優化創新環境,營造鼓勵探索、保護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并突出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導向,即“產學研一體化”。
在海洋經濟發展上,廈門將力爭海西海洋經濟龍頭。全力打造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實施“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戰略;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除了大力培育海洋生物、郵輪游艇等產業集群外,還將重點建設石油、煤炭、糧食、石材等臨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在旅游產業上,廈門明確鎖定“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目標,將大力吸引境內外知名旅游企業來廈設立區域總部、打造全國知名的“廈”字號旅游產業集團;還將大力抓好一批規模大、吸引力強的大型現代旅游項目,并打響海峽旅游品牌,探索與金門共建“廈金旅游協作特區”,打造對臺雙向旅游黃金通道。
“在培育壯大旅游產業上,要不斷延伸‘食住行游購娛’,讓游客白天有得看,晚上有得玩,走時有得帶。”市長劉可清表示。
三份方案將建立問責激勵機制
這次全會,審議了三份《實施意見》。廈門明確,將集中優勢資源,重點突破。
“要向國內外最高標準看齊,大膽先行先試。”于偉國要求,要盡快形成推進工作的清晰“路線圖”,在完善科技創新、海洋經濟、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分門別類制定詳細的專項規劃和年度計劃,加強銜接、系統布局、分布實施,并抓好各項任務的分解細化。
“不僅要做到事事有人抓、有人管,還要有人負責。”于偉國要求,市委、市政府要將這三方面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建立有效的問責激勵機制。
搞科研,別以“論文”論英雄市委書記于偉國參加分組討論側記
搞科研,不要僅“關在大樓”出論文、評職稱,更不要以“論文評比”論英雄,關鍵看效益。
市委書記的這一番話,讓不少與會者頗感認同。
昨日下午,圍繞著會議的主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于偉國專門到經貿交通系統、經發科技系統參與小組討論。在近兩個小時的討論中,他耐心傾聽,樸實的話語,引來了與會者的普遍共鳴。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