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獻愛 身教勝于言傳
http://www.caoliu14.com?2012-08-15 17:38? 施蓓芳?來源:中國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近日,西安市民魏先生見一女子包被搶,追上去幫忙將包奪回。女子連聲謝謝都沒說就離開了。目睹這一切的12歲兒子拉著爸爸的衣角說:“以后不要多管閑事了。”
我們沒有理由指責孩子的世故與擔心的想法,因為現實給他展現了一個活生生的標本。雖然這事例僅是個案,但其對美德的破壞力不容小覷。讓助人者很“受傷”,讓公眾很心寒,久而久之,美德必失去生存的土壤,美德若蕩然無存,道德也難以獨善其身,一個社會若缺失了道德和美德,那將是讓人不寒而栗、難以想象的。
“知恩不報”不僅是對救人者的一時傷害,更是對下一代的惡劣示范,其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從根本上污染了“正義”培養的土壤。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不應只是對于孩子們的空洞說教,更應成為大人們以身作則的事實,唯有成年人懂得感恩,主動報答,展現社會的美好,少一些最壞的“身教”,多一些最好的榜樣,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敢于相信和踐行真善美。
孩子無時無刻不處于“被啟蒙”當中,社會的每一個黑暗的影子將會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自己應該做什么樣的人,自己應該做什么樣的事。這不由讓人想起前幾日北京下暴雨的種種場景:大水淹沒的立交橋,救援人員和志愿者齊心協力救助被困者,路人站在井蓋被沖走的暗井旁邊,指導車輛行人繞行;互不相識的車主,打著雙閃燈自發組成車隊,去機場去路邊接送被大雨困住的素未平生的市民;商家、市民紛紛敞開大門,免費接納那些無法回家的人,還奉上熱乎的湯飯;微博上、論壇上,不見了平日言語尖刻的相互攻擊,大家都在關注著雨勢大小,關心著那些受災的同胞……平日冷眼的旁觀者,在這一刻都成為了積極的行動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