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重組,
省屬企業奮勇前行
我省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來,省國資委始終堅持以改革為動力,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一記記國資監管的改革“組合拳”陸續打出:
強基礎,完善制度體系。制定和修改了國資監管文件112個,改進監管模式,提高監管科學水平;
創機制,改進監管方式。推進企業財務預算與經營業績考核工作“三掛鉤”制度,引入管理績效考核機制,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財務監督—業績考核—薪酬管理—干部綜合評價”的完整鏈條,形成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壓力傳導和責任落實機制;
練內功,狠抓企業管理。針對國有企業歷史形成的弊病對癥下藥,先后采取了加強集團管控、集團協作、開展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咨詢診斷三大措施,實施企業管理登高計劃,省屬所出資企業通過生產經營管理咨詢診斷降本增效及資金集中管理節約資金成本,僅2011年就“撿回”利潤10多億元;
壯筋骨,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595家權屬企業完成改制,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目前省屬企業擁有廈門鎢業、福建高速、福建三鋼、星網銳捷等10家上市公司,市值600多億元。
與此同時,為改變我省國有企業小、散、弱的狀況,省國資委果斷推進省屬國有企業資產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企業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重組。一方面,合并優勢企業資源,組建了投資、能源、交通、外貿等五大集團,增強企業實力,構造行業旗艦;另一方面,技術含量少、競爭優勢不強的企業有序退出,該關就關,該停就停,該轉就轉。
省屬出資企業由原來的31家整合為16家,所出資企業資產規模由戶均資產不足60億提升至超過200億元。目前,全省有8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進入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省國資委16家所出資企業中已有11家企業資產總額超50億元,其中包括重組后的投資集團、能源集團、交通集團在內的6家企業資產總額超百億元。
深化改革和調整重組,讓國有企業脫胎換骨,奮勇前行,公有制經濟的活力不斷增強,國有資產總量不斷增加。
“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的成績和發揮的作用,充分證明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關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說,省屬國企將繼續深化改革,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4倍,達近5000億元,主營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13家;資產總額增長2.5倍,達到1萬億元以上,超過千億元的企業達到3家;利潤總額增長3.5倍,達到330億元以上,利潤總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11家,6-8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