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要與時間賽跑
土堡作為文化遺產(chǎn),是“不可再生資源”。然而,由于年代久遠和諸多原因,大多數(shù)的土堡都已被“雨打風吹去”,永遠地消逝在歷史的長河。李建軍說:“過去,由于人們對土堡的認識程度不一致,沒有意識到那些習以為常的建筑是十分珍貴的、稀缺的文物古跡,有許多土堡倒塌消亡了,十分可惜。”
近年來,尤溪縣對文物工作高度重視。今年5月中旬,尤溪縣縣長楊永生在調研過后表示:“土堡是尤溪縣繼朱子文化品牌的又一張文化金字招牌,今后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規(guī)劃好、保護好、利用好尤溪土堡。”
對于怎樣進一步做好土堡的保護與開發(fā)利用工作,李建軍說:“古建筑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是與時間在賽跑;按保守估計,哪怕只是修繕現(xiàn)存尤溪土堡的十分之一,所需資金也要超過千萬元,可謂任重道遠。因此,當前要按照輕重緩急、優(yōu)先修繕開發(fā)利用價值高的土堡的原則,制訂重點土堡搶救性保護計劃,分批次完成全縣重點土堡的修繕保護。”
李建軍建議:要在全面普查的基礎上,組織力量對尤溪土堡開展系統(tǒng)化、深層次的學術研究,可以與尤溪縣城市建設、朱子文化研究以及旅游開發(fā)相結合,形成對尤溪土堡全面、系統(tǒng)的學術認識。同時要讓尤溪土堡的保護工作先走一步,讓多方面的力量參與到保護工作中;倘若沒有做好保護工作,少了一座土堡就多了一個不可填補的文化遺憾。還要研究制訂出尤溪土堡的保護與開發(fā)利用的整體規(guī)劃,按照專家論證過的方案實施具體的保護與開發(fā)利用;并采取政府主導、多元投入、民間參與、合理開發(fā)利用的路子,解決財力投入有限、經(jīng)費嚴重不足等問題。
據(jù)悉,尤溪縣在啟動尤溪土堡修繕、保護工作步伐的基礎上,也已嘗試開展土堡建筑的研究、總結和提煉工作,吸收其中的精華,融入紫陽公園等城市建設項目,以此提升城市品位。同時,還組織力量加大宣傳、開發(fā)力度,吸引民間力量參與開發(fā),讓更多的人走近“尤溪土堡”,領略其特色魅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