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倫敦奧運會田徑比賽進入第五天,男子110米欄預賽第六小組中,劉翔在跨越第一個欄時就打欄被絆倒遭淘汰,繼北京奧運會后再次因意外無緣冠軍爭奪。(8月7日人民網)
一直以來在110米欄的賽場上我們的目光都會鎖定一個身影,他就是劉翔。看了昨天的比賽,看了劉翔跳進通道后又單腿調回屬于他的賽道,更感同身受于那個可能再也無緣挑戰的欄的輕吻的整個揪心的過程,更是在聽到了孫媽媽那心疼的哭聲,筆者深深的被感動著,這份感動更是不僅僅因為劉翔,更為那些為在比賽中想為國家爭得榮譽,想證明自己卻沒能成功的很多很多的運動員們,現在我們能給予他們應該是喝彩,你們同樣是最棒的。
這個奧運會見證了太多的眼淚,同樣這個奧運會也衍生出了太多的不應該的運動員的“道歉”,筆者認為,當看到你們那么努力的付出的每一個人都會真心的為你們豎起大拇指,這與你是否取得獎牌無關,與你的奧運精神有關。因此無需道歉。
自從2000多年前,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一種健康向上的體育競技在神圣的奧林匹斯興起,它就成為古代希臘人奉獻給人類的一種寶貴的財富。在如今,奧運會不僅僅是4年一次的綜合性運動會,更是一個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開展文化交流的盛會,也是各國運動員展現自己風采的舞臺。在這個大前提下,運動場上的競爭就只是一種手段了,而體育比賽背后的文化內涵也許更加重要。
奧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支撐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強”的是“自信、自強、自尊”。這既是奧運精神的原動力,更是奧運精神的境界升華。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憲章》中“奧林匹克主義的原則”條款中有這樣一段話:“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并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在今天的奧林匹克運動中,我們是否為了“更快、更高、更強”而努力拼搏?我們又是否為了“自信、自強、自尊”而不屈奮斗?這才是我們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有一句至理名言:參與比取勝更重要。一位患有重傷的中國選手說得好,“我能來到賽場,就已經勝利了。”一個運動員的突出表現就是全部。你們的拼搏精神足以贏得我們的尊重。(張宇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