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對蝦收獲的季節,靠養殖南美對蝦,羅源縣松山鎮上杭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作為全市15個建設宜居新村試點之一,上杭村的幸福畫卷正徐徐展開。4日,本報“黨報記者鄉村行”走進上杭村,感受上杭人的幸福生活。
鄉村新視點
對蝦“敲”開致富門
4日上午,記者驅車一個半小時來到上杭村。村道兩側,連片的蝦塘蔚為壯觀,蝦塘內增氧機的水輪激起陣陣水花,水聲伴著增氧機發出的轟鳴。養殖南美對蝦是上杭村的傳統產業,2萬余畝蝦塘成為300余戶村民的財富來源。不僅如此,對蝦養殖戶還走出上杭,足跡遍布全國各地,還有人去了越南、泰國等地。
養殖大戶歐登芳告訴記者,1996年以前,上杭村民多數還是種水稻。因為收益不高,很多田地都拋荒了。靠近羅源灣的上杭人謀劃發展水產養殖。經過多年探索,村民發現養對蝦收益最高。如今,上杭村2萬多畝的水塘里,全都養著南美對蝦。
歐登芳家有蝦塘40畝。2000年,他賣掉了在江蘇常州開辦的一家服裝廠,回到家鄉發展對蝦養殖。他告訴記者,收益好的年成,每畝蝦塘能凈賺1萬余元。
養蝦先養水。上杭村離羅源灣只有約5公里,只要羅源灣那邊的閘門一開,海水就可以順著溝渠流入蝦塘。兌上一定比例的淡水后,就可以為南美對蝦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每年5月到11月是對蝦的養殖期。5月中旬放蝦苗,大約80天后就可以收成,之后每隔半月就可以收獲一批蝦,一年可以養兩季蝦。歐登芳說:“我幾天前剛賣了一批對蝦,寧德的商販會上門收購,主要銷往浙江、江蘇等地。”
經過十幾年發展,上杭養殖戶們的養蝦經驗已非常豐富。“養蝦要十分細心,特別要做好疾病預防,否則會嚴重影響產量,甚至虧本。”歐登芳說。
“我們在池塘中放入竹篩,喂食的時候在里面放入飼料,每次喂食時都要查看一下,根據剩余的飼料量斷飼料夠不夠,并適當調整。”歐登芳一邊撒飼料,一邊對記者說。
“4年前,我們開始在池塘里放養胡子魚,因為活蝦吃掉病死蝦后會得病影響產量,胡子魚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歐登芳說,正是養殖戶們摸著石頭過河,互相交流,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村里這幾年蓋起了不少新民房,絕大多數村民都是靠養蝦富起來的。”游寶惠告訴記者,去年,上杭村人均年收入為6700元。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