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海峽都市報8月3日訊(記者 練仁福) 發展是最大的民生。上半年,我省實現“GDP增長11.3%,財政總收入增長15.3%”,為民生事業的改善提供了強大的基礎。今年,省財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已達500多億,占一般性財政支出的七成以上,居民收入增長也超過GDP增速。
民生就是內需。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物價穩定,改善民生,持久、有力地拉動了我省經濟增長。發展與民生之間良好互動,我省實現了“做大蛋糕”與“多分蛋糕”的統一。
CPI比去年同期回落2.4個百分點
民生實事,市民最為關注是收入的增長。
上半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1元,同比增長12.9%,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9.6%,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人均消費支出9292元,同比增長13.9%,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0.6%,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從全國看,福建城鎮居民收入的量與增速均排名較為靠前。
另外,上半年我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032.5元,同比增長16.6%,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3.4%,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其中,農民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據介紹,城鎮居民、農民收入增幅,均高于年初確定的12.3%的目標。
作為重大民生項目的“菜籃子”、“米袋子”工程,上半年我省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制定發展糧食生產、加強糧食安全工作的意見,今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長1.8%,春糧產量達34.36萬噸,增加0.5萬噸。我省制定了落實穩定食品價格的十條措施,健全價格異動協商機制,加強市場監管。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9%,漲幅比一季度縮小0.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2.4個百分點。
保障房開工率近八成
年初以來,省委省政府出臺的保障、改善民生舉措,力度不斷加大。就業、醫療、教育、保障房及重大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方面均取得了重大進展。
就業是民生之本。我省大力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1—6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6.98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61.6%;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7.06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67.65%。
教育是民生之基。上半年我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覆蓋全省人口92.4%的地區實現“雙高普九”,實現一街一鎮至少有一所公辦園,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2%。校舍安全工程竣工面積579萬平方米,開工率102.2%。
住房是民生之要。全省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2.59萬套,開工率79.2%;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7.5萬套,基本建成率57.7%。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依。上半年,全省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參保(合)率分別達96%、96%和99.66%;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240元,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報銷比例分別為75%、70%和75%左右。省定農村低保標準從1200元提高到1800元,農村扶貧標準由2300元提高到3000元,覆蓋農村貧困人口200萬人。醫療資源得到有效擴充,全省已納入鄉村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所12502個,占建制村衛生所總數75.5%;新增床位2402張,衛生信息化建設延伸至村衛生所。
此外,重大社會事業項目也有序推進,其中省大學生體育場、三明市城市文化廣場、永定縣海峽客家文化城等項目處于裝修階段,省立醫院心血管病綜合樓主體結構封頂……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