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光:當代生活中的作家立場與擔當
http://www.caoliu14.com?2012-08-02 17:20? ?來源:吉林日報
我來說兩句
當代人明顯的感覺是,自身的生活空間越來越逼仄了,時間越來越短暫了。不容忽略的一點,即科學的進步相伴而來的若干落后;文明的攀升相伴而來的若干下降。作家們,尤其是那些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作家們,沒理由隨波逐流,直至被棄置在生活的邊緣,從此銷聲匿跡,無所作為了。若說生活是遼遠的牧場,那么有擔當的作家必然會手持牧鞭,放牧自己的思想與情感,與天地爭輝。
我熟知的作家中,確實有那種渴望寧靜、尋求寂寞、享受孤獨的角色,他們在鄉下買地,置房,過著“陶淵明式”的清樸日子。那么,是不是“朝聞道,夕死可矣”?不好回答。道可道,非常道,從何而來?或許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至少,不是積極的參與或消極的隱遁這般簡單。
網絡的流行給寫作一族提供了太多的便利,迅速形成排山倒海之勢。當然,也成就了一些網絡作家。他們不用經過編輯的認定,不用經過出版的門檻,直接升堂入室。其中的佼佼者,如“當年明月”、“唐家三少”等,他們由網絡成名,成功踏上擁擠的中國文壇,碩果顯赫,聲名顯赫。然而,更多的網絡作家之所以還僅僅逍遙于網絡,各有各的原由,終究繞不開“立場問題”。
但凡經典作品,都與生活密不可分,或探究,或解析,或糾結,或澄清……,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面,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蘊涵。鐵凝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如
果作家對文學的愛不曾減色,那么意志卻可能隨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边@里的“意志”,應該是指生活的態度吧?亦即態度決定作品!
說到態度,忽然讓我想起了被稱作“人鳥低飛”的蕭紅。這個僅僅生活31年的癡情女子,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都凝聚著一腔的青春的歡樂與苦楚。每一篇甚至每一句話,都浸泡著笑與淚。那是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領悟,自己的訴說,無可替代。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