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場周圍的排水溝里,污水散發出陣陣臭味,再通過山澗直接流到前洋溪里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7月31日訊(記者 周德慶 陳麗明 見習記者 陳小芳 文/圖)
核心提示:東張水庫是福清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可近年來,水庫上游前洋溪的來水水質一直較差,經檢測主要是氮、磷超標,已經影響到福清近百萬市民的飲水安全。
記者日前調查發現,散落在莆田市涵江區大洋鄉及新縣鎮數十個村落里的上百個養豬、養鴨場的隨意排污,是導致前洋溪水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現場】豬場深藏山窩污水直排山澗
蘇溪村郭大姐的養豬場位于水庫隔壁,水庫里的水呈綠色,很渾濁。郭大姐表示,這些水都是從山上排下的,與她的養豬場沒有關系。豬場旁有一個大型密閉土坑,郭大姐說,“糞便全部都排到這個密閉的沼氣池中,分解發酵酸化,經過多道工序循環,出來的水都是干凈的。”[詳細]
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沿著大洋鄉至新縣鎮的山路步行兩個多小時來到新縣鎮的白鶴村。
在村口,記者發現了四家簡易的豬舍散落在村口的山窩里。養豬場門口的狗看到有陌生人靠近,不停地狂吠,引發了此起彼伏的豬叫聲。
在村道邊的一家豬場,豬的糞便從一條直徑約半米的排污管道溢出,順著水流流向山澗,一股惡臭彌漫在周圍。而東面不遠處,就是福清的最大飲用水水源——東張水庫。
記者注意到,這四家豬舍有的被樹林遮擋,有的在通往豬場的路上設了柵欄,位置都極其隱蔽,且每家豬場的門口都有狗看守,陌生人很難靠近。一名養殖戶告訴記者,由于山上的水質好,他們養出來的豬比一般養豬場的豬的肉感也好很多,因而能暢銷福州、泉州等地。
據東張水庫管理局的調查,僅白鶴村就養殖了近3000頭的豬,而此地距離前洋溪只有兩三公里左右。整個大洋鄉和新縣鎮養殖的豬超過1萬頭,養殖的鴨子接近8000只,甚至有養殖戶直接把死豬扔到山澗。死豬順流到山下東張鎮的嶺下村,使得嶺下村的村民對山上的養殖戶怨氣重重。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