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毛澤東生日后的第3天即29日這天,他委托辦公廳向國家圖書館借閱《雁門集》。
《雁門集》是元代著名詩人薩都剌的詩詞集,因薩氏世居山西雁門,故名。薩都剌字天賜,號直齋,其祖思蘭不花、父阿魯赤于元世祖、元英宗時累有功勛,而留鎮云、代,世稱雁門薩都剌。《雁門集》元本早已亡佚,國家圖書館藏有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張習刻本,全書共8卷,內有清宋賓王校,黃丕烈、朱文懋、丁丙的題跋,版本較為珍貴,以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薩龍光(薩都刺裔孫)重編加注的十四卷刻本最為完備。
毛澤東借閱《雁門集》后,在第7冊封面用紅鉛筆寫下“附詞”二字,并為最后一首詞《彭城懷古》圈點斷句。
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云龍。
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更戲馬臺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人生百年寄耳,且開懷,一飲盡千盅。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
1952年10月29日,毛澤東在視察徐州(即古彭城)時說:“劉邦在這里戰勝了項羽,我們在這里戰勝了蔣介石。我們不能學習楚霸王,我們要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也要牢記自己的經驗教訓。”楚漢爭霸時的彭城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奔襲戰,項羽以3萬精兵擊敗了劉邦的十幾萬大軍,使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最慘痛的失敗。但是,項羽沒有乘勝窮追,使劉邦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最后戰勝了項羽。毛澤東所說的“在徐州戰勝了蔣介石”指的是1948年淮海戰役,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率領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以60萬人打敗了黃百韜、邱清泉、李彌三大兵團的80萬人,取得了淮海戰役的全面勝利。這次戰役也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不同的是毛澤東吸取了歷史教訓,沒有停息,一鼓作氣把蔣介石趕到了臺灣島。毛澤東對薩都剌的這首《木蘭花慢·彭城懷古》非常喜歡,大致也是因為該詞隸事用典的緣故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