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社會興辦養老機構,漳州市政府還推出補貼制度。今后,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用房屬于自建,且核定床位100張以上的,每張床位一次性補助5000元;屬于租房,且租用5年以上,核定床位在50張以上的,每張床位一次性補助2500元,分5年撥付。對全年每月入住率均達到60%以上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按年平均實際入住床位數和每床位不低于1000元標準給予床位運營補貼。
【探索】
平和社會福利中心 公辦民營可借鑒
2009年開始,平和縣社會福利中心在我省率先實行“公辦民營”的經營管理方式。政府投資建設社會福利中心,在確保權屬、法人、服務性質、經營范圍等不變的情況下,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制等方式,把經營權、管理權、服務權交由社會組織、非營利性機構和企業等非政府部門或個人承擔,吸收民間資本,轉變經營機制,經營方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目前,平和縣社會福利中心已建成418張床位,二期、三期工程還在建設中,共有95人進住。其中,政府撫養的孤寡優撫老人15人,孤兒18人,社會托養的老人62人。2年多來,因服務到位、社會效益明顯,已成為一些老人的溫馨家園。
對此,漳州市民政局局長陳彪給予充分肯定:“養老機構實行公辦民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服務好的優勢,實現了多贏局面,社會反響好,值得借鑒學習。”
他說,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僅靠政府投入是有限的,需要吸引社會力量參與。他建議,各縣(市、區)對項目包裝,招商引資,在養老機構的建設資金籌集方面,可采取上級補助一點,市縣自籌一點,政策減免一點,社會捐助一點,資產置換補充等多種方式解決。社會福利中心的選址要盡量在交通便利、環境良好、防災避災、適宜老年人生活的地方。
相關新聞
薌城養老服務站 今年已成立31家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7月27日訊(記者 黃穎)薌城區今年新建的31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已全部掛牌成立,首批建設補助資金186萬元已下撥到位。該項目已納入省委、市委今年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薌城區目前已有57個社區建有居家養老服務站。
居家養老服務站是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可為老年人提供人文關懷、家政服務、醫療保健等服務。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