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fēng)首頁
> 人文福建 > 正文
一村兩大姓均為"南渡"后人 宗祠并排建省內(nèi)罕見
建于明朝的戴氏宗祠,有著蘇杭一帶的建筑風(fēng)格
東南網(wǎng)-海峽都市報7月27日訊(記者 黃凌燕 文/圖) “莆田市荔城區(qū)新度鎮(zhèn)蒲坂村聚集了戴姓和鄭姓人口,他們的宗祠不但同排而建,而且都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昨日有市民撥打968111爆料,向記者提供典型姓氏村。記者從莆田姓氏研究會了解到,農(nóng)村姓氏村已經(jīng)不多,城市姓氏人口集中的社區(qū)和街道更已無處可尋。像蒲坂村這樣的情況,莆田僅此一處。
兩姓均為“衣冠南渡”氏族后裔
蒲坂村具有千年歷史,全村共有村民7000多人,是新度鎮(zhèn)人數(shù)最多的村莊。村里族姓都是中原“衣冠南渡”氏族后裔。最早來村里的是鄭姓族人,幾十年后戴姓族人來此居住。目前,鄭氏是全村最大一族,共有4000多人口,戴姓村民有2600多人,林、何、朱姓村民分別100多名。
各姓族人并不是分散居住,他們在村里各據(jù)一方。“鄭氏居中社,林氏居?xùn)|社,戴氏居西社,何氏居南社,朱氏居北社。”
佇立在村里的鄭氏宗祠和戴氏宗祠是全村標(biāo)志性建筑,兩座祠堂在同一條村道上,僅幾步之遙。由于年代久遠(yuǎn),且各具特色,兩個宗祠先后被列為省文保,與近年重修的林氏宗祠,為村里的一道風(fēng)景線。
雖在同村居住,但各姓族人卻不同日鬧元宵,各姓族人鬧元宵的形式也不同。村民評價,戴氏好“動”,鬧起元宵滿埕跑;鄭氏好“文”,300人游燈是最大特色。林、何、朱氏鬧元宵的形式相對簡單。
![]() |
![]() |
責(zé)任編輯:陳楠 |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