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路”之痛:新修了沒幾天的馬路又挖開施工
新修了沒幾天的馬路,又挖開施工,這樣的“拉鏈路”既造成了經濟上的浪費,又影響市民的出行,為老百姓所深惡痛絕。我省為杜絕反復破路、修路的現象,擬出臺《城市道路占用與挖掘管理標準》,規范城市道路占用與挖掘審批程序。

管線施工后,草草修復的路面溝壑縱橫。

馬路開挖后沒有修復平整,凹陷處幾厘米的落差在雨天形成大面積積水,平時也不可避免地使規避不良路況的騎行者與汽車搶道。
東南網-福建日報7月27日報道(記者 李艷 實習生 肖丹 范丹 張蔚寧 俞偉強/文 王毅/圖)
城市道路被屢屢開挖的現象并不少見。我省即將出臺的“新路未滿5年不得開挖”的新規,前不久向公眾廣泛征集意見,再次將輿論焦點引向這一久未攻克的城市頑疾——“破路”。
雖說“破路”的初衷大多是因為要進行管網維修和市政維護等民生建設項目的需要,但實際上,過于隨意地對城市道路進行“開膛破肚”的行為,已經給居民的生活造成諸多負面影響,人們對此怨聲載道。記者近日在福州多條路面調查發現,破路亂象具體可歸結為三個方面:因為沒有統一的建設規劃,破路現象隨處可見,有的道路甚至在短短時間內被一破再破;因為沒有妥善的應急方案,破路導致交通擁堵、粉塵和噪音污染時有發生;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管,道路維修工期一拖再拖,道路被破壞后無法得到及時復原。
市民們紛紛表示,破路、修路應有統一規劃,避免浪費資源、重復進行,期盼相關規定能盡早出臺。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