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社工:他們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
http://www.caoliu14.com?2012-07-23 11:06? ?來源:福建日報
我來說兩句
“不是不動,而是不敢動。”鄭立羽坦言,機構成立以來一直是“賠本賺吆喝”,“可以說做得越多,賠錢越多。”但他們也表示,就算是只是“吆喝”,也得賺,“要讓社會更了解社工,就要邁出這一步。”
正因項目少、政府投入小,社工待遇低便成了不爭的事實。據記者調查,我省社工機構的專業社工月均收入不足2000元,而在廣東等省,收入則要高得多。
“社工的了解和認可度有限,市場需求量不大,導致學院這幾年一直在為廣東培養人才。”福建醫科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王衛平教授戲言。談及廣東的社工組織,她表示,“機制健全且報酬高”,由于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大,且在機構設立的政策上放開,這幾年當地的民辦社工機構大量誕生,社工人才供不應求。“廣東等地的社工機構發展還呈專業化趨勢,有輔導自閉癥兒童的、有精神康復的、有為殘疾人服務的,這與我們培養的醫療社工方向人才十分契合。”
所幸,社工的重要性在我省正通過文件的形式不斷明確。如新出臺的《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規定,在老年人福利、婦女兒童援助、婚姻家庭等服務機構這些以社會工作服務為主的事業單位,可將“社會工作”明確為“主體專業技術崗位”。同時,學校、醫院、人口計生服務機構等,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并納入專業技術崗位的管理范圍。
業內人士表示,我省在扶持社工機構方面還應該借鑒一些地區好的經驗,如香港采取的政府整體撥款供社工機構活動經費的模式;北京有效整合社會募捐、基金會、慈善機構資源,突破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廣東在成立社工機構方面已放開需掛靠政府部門的限制等。(記者林侃 林蔚/文 游慶輝/圖)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