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http://www.caoliu14.com?2012-07-20 15:44? 尹保山?來源:佛山市文明辦
我來說兩句
陌生人社會一詞,因為費孝通先生的“熟人社會”名聞遐邇。60年前,費孝通先生的“熟人社會論”揭示了一個事實:中國社會內核始終是一個以血緣或親緣關系為紐帶的“圈子社會”、 “熟人社會”。 60年已過,當代社會發(fā)生劇烈變化,無論城市還是邊遠農村,國人的生活世界逐漸地向“陌生人社會”、“半熟人社會”、“弱熟人社會”轉變,而因親緣、地緣、血緣凝結的“熟人社會”的核心精髓并未實質改變。時空流轉,“熟人社會”衍化的鄉(xiāng)土情結、傳統(tǒng)觀念,經(jīng)世代相襲,已積淀在人們的內心。
讀得懂“熟人社會”,讀不懂“熟人社會”的衍化,陌生人社會將成為這個時代冷漠無情的借口和擋箭牌。其實,從“四海之內皆兄弟”到“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熟人社會”維系的鄉(xiāng)情觀、道德觀、價值觀并未因陌生人社會到來,淹沒系于傳統(tǒng)的友情愛情人性和沉于內心的真善美。“熟人社會”不是一道消逝的風景線,幾十年的“陌生”抵不過五千年的“熟悉”。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這座城市存在道德負罪感、內疚感,進而衍生道德焦慮癥、恐懼癥。我們的焦慮和內疚,折射中國的焦慮和內疚。其實,有了三水福叔、“奧迪哥”、鄭錫祖和一個個不知名的佛山路人,我們何必耿耿于懷于昔日的道德傷疤,不揮手作別隱藏于心的道德卑微,昂起高尚的頭顱?
曾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行走迷失的“道德他鄉(xiāng)”,我們曾是“天涯淪落人”。如今,佛山好人與你我擦肩而過,何不感嘆一聲“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位不知名的佛山好人,或是“道德江湖”的“故人”,或是“善良家園”的“游子”,如果實在不能相見,那就相忘于人潮中吧。(尹保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