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
從“僵尸粉”到“質量粉”,“刷粉”技巧越來越高
“刷粉”已經成為很多網絡營銷和微博用戶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個微博賬號,粉絲數量越多,說明它的關注度越高,影響力越大,其經濟潛力就越大,“刷粉”經濟便應運而生。很多網絡營銷公司或微博達人便注冊大量的虛假賬號,專門用于粉絲的買賣。
“以前刷的都是有名無實、只有賬號沒有內容的‘僵尸粉’,現在不時興了,刷的都是實名認證、定期更新的‘質量粉’。” 北京一家網絡營銷公司的負責人透露。據介紹,當前1000個“質量粉”的價格在16元左右。質量粉絲往往是帶有簡介,會不定期更新微博,并有專人統一維護的賬號。如果一次性購買2萬個以上的粉絲,網絡營銷公司還會贈送10至30天不等的“轉評套餐”,也就是粉絲在轉發客戶微博的同時給予評論,這也成為當下粉絲買賣的主要形式。
業內人士介紹,從過去軟件自動“刷粉”到現在的半人工半軟件操作,從“僵尸粉”到“質量粉”,從單純的粉絲買賣到日益完善的售后服務,網絡營銷公司“刷粉”的技巧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難被辨識。
“刷粉”經濟除了粉絲的買賣之外,微博賬號的交易也非常“興隆”。
在一個名為“我陶網”的網站(http://www.oootao.com)上,有專門的微博賬號買賣專區,提供粉絲在5000以上的新浪微博賬號買賣交易。支付50元押金后即可在這里銷售賬號。記者看到,該網站顯示,目前已有70個賬號售出,大多為數百元的萬余粉絲賬號。網站顯示,擁有8萬余粉絲的“星座知識大全”最后竟以24000元的價格成交,目前這個賬號的粉絲數已超35萬。
雖然經過數次整頓,但在很多論壇和電商網站上,微博賬號的交易依然紅火。虛假賬號已經成為一種商品,買賣漸成市場。有賣家表示,一個有10萬“僵尸粉”的賬號價格在400到500元左右。但如果10萬粉絲全是活躍用戶,則該賬號的售價能漲至上萬元。
“虛假微博賬號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驅使。”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荊林波說:“‘刷粉’業務的出現乃至泛濫,究其原因,說明存在巨大的需求。”
荊林波認為,由于我國法規暫時并未禁止利用微博炒作的行為,導致這種現象愈演愈烈,“刷粉”行為對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微博的公信力和價值都是建立在粉絲的基礎上的,無論網民、平臺服務商還是管理者,都應該堅守底線,杜絕網絡上的虛假行為。”
欠缺
從“警告”到“注銷賬號”,期待事后追責機制更嚴格
在微博上,很多虛假賬號被揭穿后,處理措施并沒有立竿見影。很多賬號被“禁言”幾周,就可以改頭換面,重現江湖。微博影響力急速擴大的背后,是相關部門和規定監管的滯后。
荊林波認為,由于微博近幾年才興起,我國在此領域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進行規范,仍屬于監管的空白區。
去年底,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北京市公安局等四部門聯合出臺了《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對虛假微博賬號用戶進行了規范,加強了對微博社區的監管力度。
“當前的微博賬號注冊是相對寬容的,但事前的寬容更需要嚴格的事后追責機制。”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教授說,“事后追責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是可以實現的。虛假微博賬號屬于侵犯機構名稱權的行為,被侵權人應該及時發現并積極維權。”
近年來,新浪微博自身在努力加大對微博的監管。5月28日,新浪出臺了《新浪微博社區管理規定(試行)》,并對舉報平臺進行了完善,針對虛假賬號和發布虛假信息的賬號,從警告、禁言、禁關注、扣分到注銷賬號,制定了明確的規定。
李雙龍說:“新媒體的自覺監督和自我管理是整頓虛假微博賬號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網民也應該提高甄別能力,加強自律,自覺抵制和舉報虛假賬號和虛假信息。”
專家建議,網友在轉發評論信息時可以采取“慢半拍”的原則,對自己不熟悉的微博賬號和存在明顯漏洞的微博信息,保持適度的懷疑。(記者 于 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