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村民付出百分百真心
——記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村支部書記高泉陽
軍營村村支部書記高泉陽被村民們親熱地稱為“牛頭”。
“為了村里征地的事,該紅臉的時候我會紅臉,該吵的時候我也會吵!”高泉陽笑著說,“不過,和村民吵過后,晚上我一定會到他家和他談心,都是為了村里大家的利益,他們最后都會理解配合。”
軍營村地勢高低不平,過去全村人只靠一條1400米長的水泥小道與外界相通。惡劣的交通條件,捆住了軍營村人發展的雙腳。要改變軍營村的貧窮面貌,首先必須改變軍營村的交通面貌。2008年4月,軍營村作為市首批老區山區的改造試點,一條長近5公里、輻射全村的水泥道路開始鋪設。高泉陽回憶說,“當初建水泥路,需要向村民征地,一開始,近三分之一的村民想不通,我們只能不停地解釋。對待村民,就要付出百分百的真心,傾聽他們的困難,認真為他們辦實事。”
從1997年開始,高泉陽先后擔任村主任和村支書,如今已15年了。就在這些年間,讓高泉陽“得意”的,是軍營村從一個破舊的山區農村,變成了連續三年全市環境衛生評比第一名。
在高泉陽等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在市、區、鎮幾級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下,以前臟、亂、差的軍營村變得干凈美麗起來了。現在,98%的村民住上樓房,水電設施完備,自來水管網已進入每家每戶,標準化公廁取代旱廁,有線電視、寬帶網覆蓋全村,衛生、文化條件獲得改善。
一個強有力的基層組織,一個好的帶頭人,就是這樣帶領大家,營造出一個新農村。
村民高銘會:我今年71歲了,祖祖輩輩生活在軍營村,這1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路變成水泥路更好走了;從公廁、垃圾桶、垃圾回收池,到把動物圈養起來,過去的那些惡臭味道,現在已經完全聞不到了,在這樣的環境里度過晚年很幸運。
村民高前省:生活環境一年比一年好,許多從前沒有想過或見過的事物,都讓我趕上了,比如看電視,頻道豐富多了,不僅能知道廈門各區的新聞,還能及時了解到國家大事;再比如這回的文化下鄉活動,村民們都高興極了。生活在軍營村很幸福。
村民高國棟:不久前我剛參加完高考,考了573分,準備填報西南政法大學。我希望用自己多年來所學到的知識,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然后盡最大努力,把軍營村建設成第二個“華西村”,這是我的遠大理想。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