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品質如何提升?
制約鄉村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往往在于村容村貌,還有農民的衛生習慣。這點上,軍營村連續三年在全市環境衛生評比中獲得第一名,是全省首批生態文明村,堪稱全市最潔凈的村莊,這些都將成為鄉村游的一道風景線。而基礎設施和文化生活的配套,更直接關系著村民的生活品質
市民們自駕車來到農村,最不能習慣的,是農村的“臟亂差”。
然而這點上,軍營村必定讓所有“城里人”震驚:這里,整潔得有點“不像”農村了。
走遍全村的道路,一點也沒有農村里“熟悉”的雞糞豬屎的氣味,路面干凈不說,連路邊的一些溝溝壑壑,都是清水長流,不見垃圾。全村有6座公廁,有專人24小時管理,比城里的公廁還干凈。
公廁如此,住家也是如此。兩戶住家的門口,就有一個標準的垃圾桶。同安蓮花鎮黨委書記許珠明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村民早上起來發現門口的垃圾桶不見了,他不是把垃圾隨地一扔,而是找到村支書家里討要垃圾桶。一個小細節,足以看見村民生活習慣的變化。
在這里,98%的村民住上了樓房;水泥硬化路面已輻射全村;水電設施完備,自來水管網已進入每家每戶;60%農戶用上了天然氣;有線電視,寬帶網覆蓋全村;村里還有衛生室。軍營村在全市環境衛生評比中連續三年獲得第一名,是全省首批生態文明村,堪稱全市最潔凈的村莊。
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生活品質。
社會主義新農村,集中概括就是20個字: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
以推動鄉村游為契機,軍營村醞釀著一次整體提升。
“三座大山”變成了寶
本報記者 許若鯤 盧漳華
“當地人有這樣一種說法,蓮花鎮的發展被‘三座大山’壓著——這里是廈門的水資源保護地、國家公益林保護地、基本農田保護區,所以工業開發幾乎為零。”蓮花鎮黨委書記許珠明以這樣的“開場白”,介紹了蓮花鎮過去在發展上的制約。
不過,鄉村游的興起,高速公路的建設,讓蓮花鎮的“未開發”的劣勢,正在轉化成一種獨特的優勢。蓮花鎮原生態的風貌,開始受到不少游客的熱捧。據不完全統計,這個鎮每年迎來60萬的游客人次,尤以自駕游的市民為主。
“島內的市民馬上就會大批量涌進來,因為廈安高速公路10月就要通車,這條高速路在廈門的出口離蓮花鎮政府只有1.6公里,從蓮花到廈門大橋頭,只需要15分鐘。”許珠明興奮中也帶著一些煩惱。蓮花期待的大發展似乎正在來臨。而蓮花鎮的黨委政府,正在做好“五個字”的文章,那就是“山”、“水”、“田”、“寺”、“城”。
鎮里的同志說,從一條街道著手,結合小城鎮規劃建設,建設大型旅游接待中心,引進至少一家三星級酒店,鎮區周邊配套小酒店、家庭旅館、特色農產品市場和有蓮花地域特色的民俗娛樂表演場館等,是蓮花鎮接下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