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工的努力
楊美學是畢節納雍姑開鄉人。2000年,他看到出去打工的鄉里人都回來修起了好房子,就帶著妻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全家來到貴陽。在此之前,他主要是務農和找些古書賣,勉強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
到貴陽后,因為人生地不熟,楊美學當起了背篼。后來看賣小豆腐的生意不錯,又做起了小豆腐生意。因為擅于鉆研,他做的小豆腐越來越好吃,其他攤販們也都紛紛到他這里進貨,楊美學的生意也從自己單獨賣轉成了批發給別人賣。
2005年,靠著賣小豆腐,楊美學存了8萬元。一家人開始商量怎么用這筆錢,妻子說回家修棟房子,大兒子提議租門面做生意,小兒子想買輛車做營運生意。但都被楊美學否決了,他對家人談出了一個自己思考許久的想法。
楊美學創辦慈善助養院源于一次賣豆腐的經歷。一天,他正在巷子賣烤豆腐,一位老人摔倒在他的攤子前,他趕緊把老人攙扶起來。一番家常話,楊美學才得知老人的兒女都在外地打工,每月的低保又支付不起他在養老院的費用,只好自己一個人生活。楊美學深受觸動,暗下決心要辦一個讓空巢老人安享晚年的養老院。
這個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一家人都認為楊美學的做法太幼稚太天真,都說那是政府做的事,老百姓不必操那個心。但他決心已定,全家人只好由反對轉為配合。在他的努力下,“貴州農民工慈善助養院”終于在2006年的春天誕生了。楊美學拿出所有的積蓄,在貴陽城北的沙河村租下了一棟民房的一層,就這樣,18間房子和一個小院成了老人的寢室和活動場地。
2006年4月2日,養老院里住進了創辦以來的第一位老人。老人的家屬路過時發現了這家養老院,看到所有的設施都是全新的,價格也比較合理,于是選擇了這里。最后商定價格是每個月600元,養老院派車去接。在貴陽市郊區一家養老院,楊美學和大兒子見到了這位老人。他們一揭開被子,看到老人身上有三個大褥瘡,床上全是膿水,楊美學沒想太多,直接就把老人背上車接了回去。
此后,楊美學每天親自給老人翻身換藥,一個月后,老人的褥瘡基本痊愈。精心服務使楊美學的養老院越來越出名。直到后來,不用貼廣告,自然就有人找上門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