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的煩惱
東南網-福建日報7月18日訊(本網記者 何祖謀)阿珍干護工這行當,已有七八年了。她說,來福州干護工,這是自己做夢也沒想到的事。
“在農村,除了自己或家人生病到鄉村衛生院打針拿藥外,連縣醫院的門朝何方開都不知道,而如今來到福州這個省會城市,整天在大醫院忙碌著,把病人當親人,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剛來福州時,我做保姆,當時房東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生病住院,就跟著服侍,后來老人走了,同病房的一位患者家屬看我勤快,就請我留下給他父親當護工。一干就是三個月,一直護理到老人出院回家,老人一家對我非常感激,也給我一份豐厚的報酬。打那以后,開始我的護工生涯。”
“和其他護工一樣,我經常在醫院門口或者住院部門口蹲點,主動與患者或家屬搭訕,尋找活源。逮住機會,便與患者家屬討價還價,剛開始幾年,按病人病情不同能賺上幾十元不等,如果24小時全天候護理,還另外加錢。這樣做了兩三年,大都干得還是挺順的,但我也吃了不少虧。也許是我們私訂合約吧,有的患者家屬百般刁難,目的是少給錢;有的患者家屬道德上真有問題,我去用餐,這個患者是他的母親,就是大便拉得到處都是,也要等我回來收拾,他認為給錢你得干這活,還橫挑鼻子豎挑眼,稍不順眼就破口大罵。為了生存,也只能忍氣吞聲。”
“工作雖然辛苦,但收入還是挺高的,甚至比護士還高。”阿珍說,哪里有錢賺,哪里的人就多起來,“好日子沒過多久,可能老鄉之間的傳言,許多省富余勞動力一下涌向榕城,一時間,各大醫院門口,特別是住院部門前,護工扎堆,強占活源,相互壓價,‘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來自省外同一地方的人聯合起來,強勢之下,把守一個大醫院,這里的活他們全占了,漸漸地我只得‘另謀生路’了。”
“說是另有打算,但我沒什么文化,找其他工作哪有那么容易,再干保姆工資偏低,難以生存,再說家有老人孩子要養,老公也剛來福州投靠我。還是干本行好,苦點但收入高。這時,我與老公找到兩三家家政服務公司,登記在冊,愿意被他們‘收編’,心想這下可找到‘靠山’了,誰也不敢欺負咱們。”
“但家政服務公司畢竟不全是面向醫院,成功率非常低。雖然做了幾次,但管理費卻太高,家政公司要抽10%-15%,而且大單管理費更高,受不了,我們就不愿意上交,慢慢地就脫離了這些中介。”
“后來,我們發現各大醫院有設立護理站,也去報名備案。但由于許多護工自己在病區內轉,真正到護工站請護工的家屬并不多。有時候,我們在護工站等了幾天都沒活干。不過,榕城有的大醫院招收護理員實行合同制,還給辦醫保、社保,憑借我們的資歷,做個‘合同工’問題不大,可是每月工資才2000元左右,平均每日只70元,這怎么養家糊口,我倆一日三餐伙食費最起碼要五六十元,還是做‘老鼠工’好,工資是‘合同工’的兩倍多,而且還自由自在。”
雖說單干自在,但阿珍還是免不了發愁:自己年紀一天天大了,干不動了怎么辦?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