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工管理亟待規范
“護工作為社會分工的產物,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社會職業。”福建省醫院管理專家張子平告訴記者,一方面,隨著社會老齡化和惡性病年輕化,住院患者逐年增多,護士從事的工作難以滿足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由患者家屬長期照料患者也不切實際。在此背景下,大批護工應運而生。但是由于護工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相關制度建設滯后等原因,導致近年護工與患者矛盾不斷,給醫院和政府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一是行業管理政策的空白,醫院對于護工的管理缺乏法律或政策上的依據,導致醫院不愿意管理;二是從業資格政策管理的空白,政府對護工行業沒有從業資格方面的政策限制,屬于零門檻準入,導致該行業良莠不齊;三是收費政策的空白,我省現行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中既無“護工費”這一收費項目,在護理費的項目內涵中,也沒有將生活護理方面的工作內容包含在其中,因此護工收費是無法按現行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執行。
護工的工作與護士不同,他們在醫院或社區對患者或行動不便的人提供日常生活護理服務和情感支持,諸如擦洗、喂飯、大小便護理和幫助患者行動等工作都是醫院護士工作無法延伸的領域。社會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工工作也應當是醫院護理的一部分,因此,政府和醫院都應加強管理并且采取切實有效的辦法,使護工工作走向規范化。
他建議,要由成立專業公司,對護工進行培訓和管理。將護工管理納入后勤服務中心,或交付專業的護理公司運作,統一招聘、體檢、技術培訓、著裝和編號、頒發資格證書,都有利于減輕醫院負擔和提高服務質量。
要提高護工準入門檻,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制定該行業的準入標準,讓護工接受專業培訓,經考核取得上崗資格后才能從業。目前在我省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中并沒有“護工費”這一項目,“護理費”的項目內涵中也沒有針對生活護理方面的內容。因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屬政府指導價,醫院無法對護工所從事的工作進行收費,因此也沒有了管理的動力。因此,建議省級物價、衛生部門新增護工費項目或在護理費內涵中加入生活護理的內容,并提高護理費服務價格,使護工的勞動價值得到認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