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散葬烈士墓是為了“忘卻的紀念”
http://www.caoliu14.com?2012-07-16 16:29? 何勇海?來源:中國文明網四川站
我來說兩句
日前,民政部部長李立國透露,今年中央財政安排19億元專項資金,搶救保護全國30萬座散葬烈士墓和2000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散葬烈士墓每座補助5000元,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原則上每座補助20萬元。據民政部統計,我國境內現有零散烈士紀念設施1.2萬座,散葬烈士墓61萬多座,亟待搶救性保護。(據7月11日《新京報》)
從去年開始,我國就開始對散葬烈士墓和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進行普查、遷移、整合、修繕,建立長效管理保護機制,有網友稱之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在筆者看來,這個浩大工程“不讓青山忠骨寒”,無疑是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它是在告慰英烈的英靈,撫慰英烈家屬的創痛,搶救我們的民族魂。
不必諱言的是,當下,對烈士墓和烈士紀念設施的祭掃,可謂“冰火兩重天”:知名烈士墓和烈士紀念設施前人頭攢動,祭掃者絡繹不絕;而無名烈士墓和紀念設施卻無人問津,反差十分強烈。更有甚者,由于缺乏管理保護,絕大多數散葬烈士墓和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形如孤墳殘垣,被埋沒于荒郊野嶺,荊棘叢生,破敗不堪,幾近湮沒,甚至完全消失。相關部門應該承擔起搶救性保護的重大責任,以保護日漸稀缺的歷史文化遺產。
更重要的是,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每一位烈士都不應該被遺忘,都理應得到緬懷敬仰;每一座烈士墓、每一處紀念設施,都應當被立于人們的仰視之處,供群眾祭奠。因為不管烈士有名或無名、事跡是大還是小,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凝聚著無私奉獻的犧牲精神,這種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是民族魂的集中體現,沒有他們的無私獻身,哪有咱們今天的安寧生活?這種精神也是當代社會所稀缺的品質,讓每一座散葬烈士墓和每一處零散紀念設施“歸隊”,能更好地銘示后人,更好地傳承英雄精神。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