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有一些人值得我們信賴,總有一些人讓我們感動,也總有一些人點燃我們心中的激情。
優秀軍官沈星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一個生命的重生;抗震英雄陳大桂捐身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演繹出人間大愛至誠的絕唱;平凡司機吳斌以“平凡48年,偉大76秒”的從容淡定,詮釋了對職業操守的執著堅持。孟祥斌、張麗莉、高鐵成、吳萍……一個個普通的名字,卻與不普通的前綴連在一起:最美軍人”、“最美司機”“最美教師”……一個個“最美”的稱呼,是公眾對他們道德堅守和道德自覺的褒揚,是這個時代撥動人心的跳動音符,人們被這個國度發生的“最美故事”深深打動。平民英雄用自己的非凡壯舉,全體公眾用自己的無聲舉動,書寫了一個社會沉甸甸的道德答卷,激發出這個時代深層無聲、溫暖前行的精神力量。
平凡群體給予我們的感動再次證明了民眾內心潛藏的精神高度與價值共鳴。當這些具有感動力量的人物撞擊心靈時,美便在內心深處駐足,我們的心就像被春天的小雨溫潤著,一點點地柔軟、溫暖起來,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這些感動中國的普通人用自己的真情和堅持證實了自身的價值,并完成著這個社會的價值動員,體現了一個現代社會有效的精神互動模式,成為形塑社會道德的一支重要力量。這是一個現代國家堅實的英雄觀,也必將為“最美”的生長與綻放涵養豐沃的社會土壤。
(二)也總有一些現象引發我們對道德的詰問和思考。
誠然,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道德困惑。工業革命的滾滾車輪碾碎歐洲傳統的信仰和價值,讓狄更斯感嘆“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20世紀初,美國經濟進入“鍍金時代”,面臨貪污腐敗盛行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崩壞、精神危機,人們也經受了直面良心的挑戰。今天,我們同樣身處一個大轉型的時代。當冷漠成為一些人的人生面具,意義和價值在懷疑中消解。一邊是對真善美的疏離、懷疑甚至解構,另一邊卻是對真善美的認同、呼喚乃至回歸。這樣的矛盾,正凸顯我們時代的道德困惑:在洶涌的市場大潮中,社會如何找到一種核心的價值?在多元的社會思潮里,個人如何構造一種心靈的支撐?在物欲的誘惑侵蝕下,時代如何喚回一種實踐的德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