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
打造濃郁風情的“中國慢客村”
上蔡村的“脫胎換骨”首先要得益于正確規劃的引領。
去年11月以來,上蔡村聘請中國建筑技術集團福建分院重新修編上蔡村詳細規劃,以“慢生活”文化為指導,突出了“顯山、露水、秀村、融綠”的農村新風貌,充分利用村莊資源,統籌考慮集約用地、環保排污、休閑旅游等,編制村莊規劃和慢客島建設2個修建性詳規,制定立面改造、河道整治、管線下地等整治實施方案,使村中小島可游可住,山花野果可賞可嘗,小橋流水可歇可戲,竹林搖曳可依可爬……
依照藍圖,上蔡村實施“點線面”攻堅計劃。“點”,即社區整治;“線”,即規劃建設環繞村社區的3.2公里綠道;“面”,即龍美溪、龍津溪流域治理。致力打造讓游客放慢腳步、放松心情的“中國慢客村”品牌,規劃“慢客游”休閑旅游線路,引導村民發展土菜館、采摘園等,讓群眾在村莊環境整治中受益。
上蔡村里有山、有水、有樹,還有眾多歷史久遠的建筑。如何因地制宜、用好用活這些寶貴資源?
上蔡村在“立面改造、綠道構建、綠水活流”上做起了文章:采用簡歐風格,改造村莊及省道官九線沿線裸房;借鑒閩南特色老街、大厝風格整改舊房,再現閩南建筑的古樸風貌;新建房屋外觀采取“平改坡”方式,對龍美溪沿線等重要地段的房屋,主要采取全坡方式改造;其他房屋主要采取半坡方式改造;老屋祖厝等舊平房大多被保留下來,借鑒清朝時期修建的“四落大厝”風格,采取墻面著色、線條勾勒的方式,修舊如舊,再現古樸美觀的閩南建筑特色。同時,在房前屋后建起花臺,供村民種植瓜果花卉。
“政府推動、補助,使得這一牽涉到每家每戶利益的工程順利推進。”上蔡村支部書記蔡建發介紹說,村民只承擔每套房屋整治費用的30%—35%,其余部分全由政府承擔。村民參與外墻裝飾,由鎮里招投標確定施工隊伍,統一噴刷外墻,增設水泥纖維窗套,選擇玻璃纖維瓦和不銹鋼架進行屋頂平改坡,形成了格調統一、色彩協調的整體建筑風貌。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