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食品安全必須提升企業誠信度
當前食品安全成了社會道德領域內突出的問題,它拷問著社會和企業的公信度。市場上不斷涌現的問題食品,直接威脅到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很多老百姓已經“談食色變”,引發了食品企業的誠信危機。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大部分商家還是守信譽、講誠信,合法經營,只不過讓這一小撮分子擾亂了整個市場,導致社會公信力的下降。
抓食品安全要注重源頭治理,杜絕不合格食品出廠,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百姓餐桌的安全,讓老百姓吃得放心。要通過企業誠信建設來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以此來實現企業誠實經營、合法生產是實現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徑之一。試想,如果沒有值得信任的企業,怎么會有值得信任的安全食品?因此企業的誠信建設對于食品安全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誠信是社會道德的核心內容,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道德規范。“誠信”更是現代企業取勝市場的黃金準則,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要求。它的基本內涵應當包括:“童叟無欺、恪守信用、貨真價實、公平買賣”等內容。古今中外,能夠長遠發展的企業無一不是把“誠信”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比如豐田、三星、福特、西門子這樣的國際知名品牌企業,無一例外都把“誠信”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加以實施,并使企業的誠信思想深入民心。我們在商場里常常會看到的場景:當人們在購買這些企業的產品時,很少有人會關注產品的合格證,而更關注品牌。許多凝聚“誠信”內涵的品牌,自然就會成為這些企業的市場“護身符”。
誠信是道德之基,道德是行為之本,企業要生產出安全食品,必須要首先學會生產道德、生產誠信。企業的誠信狀況不僅直接關系自身形象和自身利益,而且關系整個社會的正常有序運行。應建立企業信用征集系統和失信懲戒機制,特別是結合市場主體準入、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強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信用檔案,推動信用信息在全國范圍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其對失信行為的監督和約束作用。同時,抓好從業者個人誠信建設。加快建立包括個人信用等級、個人信用記錄等在內的個人信用檔案,以個人誠信促進全社會的誠信建設。
總之,建設誠信社會的主要著力點是強化道德教育和加強制度建設: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廣泛開展關于社會誠信的法律法規和思想道德的教育活動,積極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守信得益、失信吃虧的社會氛圍;發揮各類媒體在誠信建設中的輿論引導作用,注重報道那些誠實守信的單位和個人,大膽揭露各種弄虛作假、坑蒙拐騙、嚴重損害群眾和社會利益的失信現象,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抓緊把社會信用納入法制軌道,強化法律對社會誠信的引導、規范、保障作用,完善有效監督機制,及時堵塞法律和制度上的各種漏洞,不給試圖破壞誠信的人以可乘之機,讓失信行為及時受到應有懲處等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