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南宋墓出土大量壽山石雕 墓主或為當地高官 2012-07-13 10:20? 林金?來源:東南快報 我來說兩句 |
考古人員在進行搶救性挖掘過程中,發現古墓分為兩部分,地面建筑和墓室,結構與之前發現的南宋古墓相似。 |
30多件隨葬品重見天日
在隨后幾個月的挖掘中,30余件豐富且精美的隨葬品先后出土,讓考古人員興奮不已。
“最早出土的是陶器,有壺和罐。”鐘亮說,其中一件泥質帶蓋的紅陶壺,壺底微凸,像是宋代時期的雞心底,壺身有蘭草紋,也是宋代盛行的。
除了陶器,墓室里出土的壽山石雕更是精美絕倫。從這些石雕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有文官、武將、男女侍、力士、舞俑、人面蛇身等,形象較為粗獷,但線雕技法純熟。
“有一尊俑穿著類似官袍,戴著一頂烏紗帽,帽子左右兩側有一對翅膀,這是宋朝文官戴的,也是從宋朝開始才有的?!辩娏琳f,“這
些俑都是壽山石雕的,根據之前的考古發現,南宋之后壽山石雕才出現在隨葬品中。”
此外,在隨葬品中,還有兩件形狀不同的銅鏡和一方硯臺,也都是宋代盛行的物件。根據種種跡象,考古人員確認這是南宋時期的古墓,距今已有800多年。

出土的石雕
墓主或為黃氏三大夫之一
在隨葬品中,不僅有精美的文武官人物俑,還有男女侍俑及舞俑,更特別的是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玉石俑,這些罕見的陪葬品,預示這位墓主人身份不一般。
“有可能是南宋寧德籍三大夫之一,具體是誰還有待考證?!弊鳛槟怪骱笕?、蕉城區文史專家黃光春說,清乾隆版《寧德縣志》中記載,“三大夫墓,進士黃旹、知軍黃石孫、知州黃超叔同葬七都同圣寺后山”,即現在古墓的位置。
而據七都鎮《黃氏族譜》記載,寧德黃春世系中,12世的黃石孫,在南宋淳熙十四年中武舉,累官知高郵軍,終金吾大夫。而13世的黃旹,累官德慶州知州。14世的黃超叔,官授辰州知州。其中這個知軍、知州是宋代各州行政長官的名稱,都是朝中大臣派往各地任職,知軍主要掌管當地軍隊,知州分管民政。
“南宋古墓我們之前發現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十室九空,這次的發現極為難得?!辩娏琳f,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對喪葬十分重視,因此墓葬所展現的不僅僅是埋葬習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生產、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墓葬所展現的埋葬習俗與埋葬制度常常被視為當時社會的縮影,它們所具有的時代特征,都將是宋代文物鑒定的標準器。
鐘亮還表示,目前,他們已修復古墓原貌。古墓出土的文物,暫由寧德市文化文物部門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