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農村版的“阿里巴巴” 南安蘭田村的信息化之路
東南網7月10日訊(本網見習記者 顏財斌)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是多少,我們應該做什么,這一生才不會浪費掉……”在泉州南安蘭田村“世紀之村”大樓內,一首以蘭田村變化為藍本譜寫的《蘭田之歌》經常會在展覽大廳播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首歌是村民在感受蘭田變化后,通過民意的形式譜寫、修改和表決通過的村歌。
一個小小的鄉村,為什么可以在短時間內讓村民有如此感觸;一個小小的無名小山村,又為什么可以在短短的8年內搖身變為全國典型的“世紀之村”……7月6日—7日,在省直機關工委、省農辦的組織帶領下,記者來到位于泉州南安市康美鎮的蘭田村,走進這個傳說中的“世紀之村”一探究竟。
南安市康美鎮蘭田村黨委書記潘春來
臨危受命 為村民規劃一條發展之路
“村務收支不透明,村容村貌不堪入目,老人小孩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幾年來村財政對外欠款40萬余……”早期的南安市康美鎮蘭田村因為村子窘困落后,被外界稱之為“爛田村”。許多年來,村黨支部書記這把交椅始終無人問津,人人避而遠之。
然而就在2004年,眼前的這一切發生了變化。常年在外從事鋪路架橋、經營石材生意的潘春來被當地黨政部門推舉任命為村支部書記,管理村部黨政事務和蘭田村的發展規劃。
使命在肩,潘春來時刻不敢忘記。但是面對眼前的村情村貌,從哪里入手才能改變村里的基本情況呢。
“信任”。潘春來認為,獲得村民的信任是進行一切施政的基本。首先,潘春來買來了6個大喇叭,安裝在村內的各個角落,召集會議、通知事情、傳遞服務信息由此展開;其次,針對早期村務村財遮遮掩掩、不夠公開透明,干群關系緊張,鄰里矛盾重重的特點,潘春來組織村班子將一切村務和村財收支情況列舉了幾張表格,張貼在村委會門口,“村務公開”由此邁出了第一步。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