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林石艷和他的5畝口糧田
柘榮縣富溪鎮嶺后村土地流轉走出扶貧開發新路子嶺后村共有121戶498人,留守農村務農的人員只有36戶150人,且平均年齡達45歲以上。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和留守老人老齡化給嶺后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大的沖擊:農田拋荒現象加劇,新技術新成果和農業科技成果很難推廣,加之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導致農業效益差,農民收入低。
2002年,新一輪扶貧開發的東風吹進了柘榮這個山區小縣,嶺后村被列入市級扶貧開發重點村。這讓嶺后村在脫貧的路上邁開了步子。
2008年,一場“深刻的變革”——土地流轉,則讓嶺后村真正走在了脫貧的路上。那年初,富溪鎮黨委政府動員鄉賢林龍生回鄉創業。林龍生投資150萬元,在嶺后村成立了澤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開始了鄉賢能人領頭、村民能人參與的土地流轉模式。也是從那時起,林石艷的5畝口糧田有了去處。
嶺后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三種形式:土地入股、土地租賃、土地置換。土地入股,就是根據土地的不同性質折成股子,評估后入股(山垅田折成5-7個股子、農地2-4個股子),每股100元折成相應公司股份;土地租賃,則由公司向農民租賃土地,每年每畝山垅田租金為2擔谷子(按當年國家收購價),租期為15年,租金每年年底付清;土地置換,則是公司與群眾置換土地以集中發展規模農業。
林石艷把拋荒的5畝口糧田流轉給了澤暉公司。看著自家的地里都種上了作物,滿山綠油油的,他的臉上舒展了許多。其他像林石艷一樣,因為耕作不過來而拋荒、撂荒土地的村民也紛紛把地流轉到公司,全村90%的村民與公司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書,總計流轉土地2000多畝,全村的土地集中成了一經營大戶。
澤暉公司給所有參與土地流轉的群眾都發了股權證,產生效益后,公司將紅利的20%留作公益事業基金,余下的按照股權比例以現金分紅或以油、茶、果等實物分紅。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