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9日訊 目前,明溪全縣共有“留守孩”2816人,占在校初中、小學生總數的31.1%。針對近些年留守兒童急劇上升的現象,明溪縣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持續實施了“二代教育工程”,采取五項措施,構建關愛留守兒童體系,做到一個都不掉隊、一個都不放棄、一個都不拋棄,努力為全縣2800多名留守兒童從生活上關心,學習上幫助,心理上疏導,極力為他們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
一是創新“一套”方式,強化管理職責。健全完善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專題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對全縣留守孩教育管理現狀和工作機制開展調研,摸清留守流動兒童狀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做到“八個清楚”:即留守兒童年齡、入學情況、家庭住址、留守原因、臨時監護人的聯系方式、家長姓名、家長經商務工詳細地址和聯系電話清楚,完善結對幫扶、監護人培訓、隨訪、親情交流等工作制度。
二是落實“一項”幫扶,營造關愛氛圍。發展年輕干部、老師、職工爭當留守孩的“愛心爸媽”、“臨時哥哥、姐姐”、“代理家長”,讓孩子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給予的溫暖。學校建立“留守孩”檔案和聯系卡片,及時掌握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情況,及時解決學習生活困難,及時疏導心理困惑。在社區建立少年之家、“四點鐘學校”等未成年人專屬場所,定期與學校協調溝通,不斷豐富和拓展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加強全縣9所鄉村少年宮的建設,解決放學后以及節假日農村留守兒童的失管失教問題。
三是設立“一條”熱線,樹立學習生活信心。學校建立了電話聯系制度和“師生電話簿”,開通了“留守兒童親情電話”。班主任還與“留守學生”家長之間建立了“信息熱線”,每月至少一次通過電話、書信等方式與家長或托管人聯系,家長及托管人每月至少一次通過書信、電話與學校聯系。開展“電話爸爸”活動,建立電話爸爸談心制度,以電話談心、走訪交流等形式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詳細填好記錄卡,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四是建立“一個”驛站,培養良好品質。整合社會有效資源,依托縣一中,建立心理健康輔導站,為全縣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服務。在各中小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輔導室),建立一支責任心強、專業素質高的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隊伍,開設心理教育課,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著重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獨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護的意識,使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
五是開展“一系列”活動,感受社會溫暖。組織開展“心手相牽,愛在藍天下”、“大手牽小手、愛心助成長”、“愛心媽媽”等各種形式的關愛活動,努力用社會的關愛給他們營造一個溫暖的家,讓他們感受家的溫馨。定期組織“假日團支部”活動,每周六上午為“留守孩”開展各種公益活動、義務勞動、戶外郊游、“信任背摔”、“團隊一條龍”、“集體生日”、“心心結”等形式多樣的素質拓展項目等活動,豐富留守孩的假日生活,增強留守孩的團隊意識,讓 “留守兒童”能和廣大少年兒童一起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