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普通人都有向善的能量
http://www.caoliu14.com?2012-07-09 17:04? 巢江淮?來源:燕趙晚報
我來說兩句
在溫州街頭,兩個三四十歲的女人,手提裝滿錢的黑色袋子,沿大街小巷尋找伏茶點送錢,不愿拍照、不愿透露姓名。這一幕被發到網上,引來網友稱贊。(7月8日溫州網)
作為一種城市文化,溫州街頭的免費伏茶已經有一定的歷史。它已成為一個愛的載體,善的橋梁。平常許多人會到愛心伏茶點做義工或者捐款、捐物。在許多網友眼里,溫州的夏日伏茶,不僅是老人們為他人行善的清涼茶,也成為人們行善的風向標。這種向善的力量,無疑是一個城市的價值觀。愛心伏茶飄出善的幽香,熏染出一種愛心“微環境”。
和溫州人一樣,“我不偉大”釋放出的是普通人的善良情懷。4月16日,天津的哥馬志剛拉了一位盲人,堅決不收費,馬志剛說:我不偉大,我掙錢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堅持多付費給他:我也不偉大,掙錢比您也容易點。愛與善的“正能量”在進行著傳遞。
不愿拍照、不愿透露姓名的捐款者,是給愛心伏茶注入了道德能量——用捐贈的錢可以“滋潤”伏茶點的運轉,讓免費持續得更久。向善的正能量需要不斷補充,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劃槳開大船。其實,各地都有類似的愛心文化與向善載體,但有的已成明日黃花,一個原因就是只消耗,不積累,只使用,不補充,“正能量”慢慢變得枯竭。讓愛心成為常青樹,必須不斷澆灌。
人是慈善的主體,心是慈善的動力。每個人都有一顆善心,但并非每個人都有善行。這就是從心動到行動的距離,或源于力不從心,或源于沒被激發。有觀點認為,微公益改變人心,人心讓現實美好,微公益改變社會,也改變人心。溫州的愛心伏茶點也是民間“微公益”,都散發出愛的芳香。見微知著,它會進一步激發出民間慈善熱情,而有了慈善文化的滋潤,它必將擁有更大、范圍更廣的慈善輻射力。(巢江淮)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